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來源: 光明網
在省內考古活動中首次發現車載青銅器。
沂水紀王崮崮頂春秋大墓考古正在進行中。18日,考古人員主要對墓室部分進行清理,以期開棺解開諸多疑問,為林林總總的墓主身份尋找定論。
一直在現場指導本次考古工作的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任相宏認為,崮頂春秋墓從發掘到現在,處處透着一個『怪』字,並斷言:『小怪』將積累成『大怪』。
第1怪>>諸侯葬在山巔上
任相宏眼中的『怪』,首先是這座墓葬選擇的地點。一般來說,春秋時期諸侯王的墓葬,都是在都城之中,建設在平原地帶,紀王崮春秋墓建在海拔577.2米的山巔上,全國絕無僅有。
古墓選在山頂將帶來一系列的問題。比如交通不便,運輸困難。任相宏根據多年考古發掘研究經驗分析,成殮墓主的棺槨以及為數眾多的隨葬品不可能是在山上製作的。如何從山下運上來是一個大難題。如今的天上王城景區四面幾乎都是陡峭的山崖,古代遺留下6處山門,可以登上崮頂。只有走馬門,才可以讓寬大的棺木通過馬車拉拽上山。2500年前的古人是不是從此上來,暫時無從得知。
據介紹,相對棺室一次製成,不排除槨室是材料上山之後,另行組裝。目前,考古人員共發掘出成組馬車4輛,據估測,若不被施工破壞,原有馬車可能達到10輛。已發現的4輛車均有使用痕跡,很有可能是墓主人生前使用的馬車。
也正是因深藏人跡罕至的荒涼崮頂,且歷代史籍中未發現有記載,使它成為國內同時期考古中極為罕見的未遭盜掘的諸侯王級墓葬。
第2怪>>青銅重器不合禮制
任相宏說,崮頂春秋墓葬從出土器物以及墓室規格等方面綜合考慮,『有可能是山東有春秋考古以來分量最重的』。經清理統計,在南北長28米、東西13.6米的範圍內,北邊箱出土以樂器為主的青銅器51件,南邊箱出土以禮器為主的青銅器35件。任相宏發現,這些青銅器與1975年沂水縣劉家店子莒國墓出土青銅器外形有較大差別。『怪怪的,感覺不合禮制。』任相宏說。
除了這86件青銅器,還發掘出土一種叫『斤』的青銅器,以往山東春秋墓非常少見;一件三角形的大型『戈』,據專家講叫,這種青銅器以往在中原地區都不多見,在山東是首次發現,主要出現在我國南方等地。它為什麼出現在這裡?墓中還出土一件外形猶如龍頭的東西,名稱暫且不知。另外,還出土一件玉戈,儘管體積較小,但製作十分精美。
任相宏說,上述4件多為禮器,等級高,出土時擺在一起,它們的存在再次證明崮頂春秋墓為諸侯王或國君級別的大墓。
第3怪>>成片灰痕因何而留
在墓室西側一道平台上,出現一片長28米、寬3.6米的草木燃燒留下的黑灰。省考古所所長鄭同修非常關注灰痕下埋有什麼,並大膽推測可能有殉人。
但考古隊往下發掘了十幾厘米發現,沒有證據表明下面有殉人,也沒有出土其他物件。預計下面還有20厘米,下一步會發現什麼?任相宏說,這些灰痕的出現很奇怪,是古人祭祀所留,還是其他緣故?
目前,崮頂春秋墓中發現至少5具陪葬者的遺骸。鄭同修介紹,陪葬和殉葬意思完全不同,前者埋葬的是墓主的親近者。比如2005年省考古所曾發掘一座戰國墓葬,經骨齡測量,竟有43名年齡在18-25歲的年輕女性為其陪葬。陪葬者有自己的棺木,甚至有隨葬品。而殉人則是像殉羊、殉狗一樣殺人隨葬。崮頂春秋墓葬有出土殉人的可能性。
第4怪>>3處陪葬墓夾在槨室中
任相宏介紹說,從發掘情況看,崮頂春秋墓的墓室和車馬坑近在咫尺,原來應是同在一座封土堆之下。而在以往考古部門發掘的春秋時期墓葬中,墓室與車馬坑均分開。考古專家分析,也許是崮頂的狹長地形,使得當年修建墓葬者決定因地制宜,特別設計了這座結構『很怪』的墓葬。
鄭同修還提到,崮頂春秋墓的3處陪葬墓均夾在槨室中間,這在以前未曾出現過。為何如此安排,值得探究。
除此之外,就車馬坑而言,2號車上載有鼎、鬲、敦3件倒置的青銅器,以及銅矛等,也是以往春秋考古中所未見的。這3件青銅器分別是煮肉、盛肉之物,任相宏認為,它們相當於今天的『行軍鍋』。
任相宏表示,深埋於高山之巔的這座春秋大墓,緣何有如此多的奇怪之處,吸引考古人員去繼續發掘研究,不排除與當時一些不為人知的政治事件有關。
來源:光明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