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濟南時報 昨天下午,記者在沂水紀王崮天上王城大型春秋古墓發掘現場見到了幾位熟悉的身影。應臨沂有關方面的邀請,昨天上午,濟南市文物局局長、山東大學博士生導師崔大庸和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等對紀王崮春秋古墓進行了現場考察。由於目前大墓還在挖掘中,而各方專家對墓葬的國別和墓主人身份的判斷有着很大差異,使得本已神秘的古墓顯得更加撲朔迷離。
作為來自省城濟南的考古專家,對沂水這座春秋古墓的發掘有何見解?昨天下午,在紀王崮的山頂,崔大庸和李銘接受了本報專訪。
『傳說和民間故事是有根據的』
『這是今年山東考古界的一件大事。我認為任相宏老師的判斷有道理。民間紀王崮的傳說不是空穴來風,傳說和民間故事是有根據的。』崔大庸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說起沂水紀王崮天上王城大型春秋古墓,崔大庸稱:『第一,這個春秋墓葬的埋葬位置和埋葬方式非常特殊,讓人沒有想到;裡面的陪葬品有南方的,也有北方的,也耐人尋味;在崮頂這麼個特殊的地理環境下,這裡還有沒有其他墓
葬也值得探尋。』崔大庸介紹,在紀王崮這種特殊石質的情況下,還要挖坑把馬車埋葬,很值得研究。濟南長清仙人台春秋墓葬是把車拆散後埋進去的。崔大庸認為,紀王崮與長清仙人台春秋墓葬的最大差別就是仙人台墓葬是小國,這裡是個大國。但具體是哪個國家還不是太清楚。
這是山東發掘的第三處春秋大墓
記者之前了解到,沂水紀王崮天上王城春秋墓葬是我省考古人員發掘的第三處春秋大墓。第一處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沂水縣劉家店子發現的春秋中期墓,出土了陶器、銅器、金器和玉石器等各類文物600餘件;第二處是濟南長清仙人台春秋墓葬,說來也巧,1995年3-5月,該項目也是由任相宏教授帶領山東大學考古專業主持發掘的,此次發掘活動還被評為1995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紀國君主曾經在崮頂生活過?
臨沂考古隊隊長張子曉告訴記者,在沂水流傳着這樣一個民間傳說:2600年前的春秋時期,紀國君主曾經在崮頂生活過,紀王崮因此得名。
根據史料記載,紀國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諸侯國之一。都城在今壽光縣境內,西與齊國相鄰,東與萊、夷、杞(初在河南境內後遷至此)等國相鄰,東南與莒相鄰,西南與魯相鄰。西周記載,紀國曾經和齊國交惡,紀王曾經跟周王講過齊王的壞話,結果齊哀公就被周天子給烹了,就是處死了,紀國和齊國從此結了怨。齊國開始不斷派兵討伐紀國,伺機吞併紀國。公元前693年,齊國軍隊占領紀國的三個邑的土地,趕走了當地的紀國居民。公元前690年,齊國軍隊攻破紀國都城。紀侯出國逃亡一去不返。紀國滅亡。
作為本次紀王崮天上王城春秋古墓考古顧問,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系教授任相宏前天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認為,紀王崮可能是春秋時期紀國的陪都和陵園。
崔大庸介紹,在高坡上建墓,在全國也有許多例子,像南方有土堆墓;在山西、陝西也有過,在這兩個地方叫『原』,是建在黃土高坡的坡頂上。他舉例說,像陝西岐山的周王墓、周公廟遺址都是在原上,但至今還沒有發現過建在崮上的墓,為什麼要這樣做?值得研究。
濟南也有消失古城
濟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長李銘接受採訪時介紹,古時候在山頂上建這種墓,和天接觸得這麼近,讓我們現在的人也感覺望塵莫及。把墓建在山頂之上有什麼象徵意義?很值得研究。
李銘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待解謎團:長期以來,大家都把濟南的建城史定在2600年前,其主要依據就是春秋時期開始出現歷下邑。實際上這一提法需要加以修改。『濟南』二字最早見於西漢初期,是一個地區概念,因為當時濟南的治所在東平陵城。因此,要確定濟南最早的建城史,只要確定了在濟南這一個大的區域內存在最早古代城市就可以。根據考古新發現,在東平陵建城之前,城子崖已經存在龍山文化時期和岳石文化時期的城,其中龍山文化時期修建的城面積已達15萬平方米以上。據此,我們可以把濟南的建城史提早到龍山文化時期,即4600年前。這一年代是否還能提早,那只有通過考古發現更早的城址來確定了。
崔大庸介紹,章丘的東平陵城,是保存較好的一處重要古代城址,2001年省市考古所對其進行了一次普探和南北城牆的解剖,取得了重要成果。這些新發現經初步分析和研究,證明了該城址在漢代郡國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李銘介紹,歷下和歷城是兩個古老的地名,且在濟南治所從東平陵城搬遷來之前,這裡就已設置了縣。文獻中記載,濟南郡的治所在搬到歷城時『在老城之東另建新城』,但至今我們還沒有找到相關城牆遺址。
來源:濟南時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