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306|回覆: 0

鄭州:中華民族最早文明之地

[複製鏈接]
沙坡 發表於 2012-4-20 11: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光明日報】
在中國秦漢以後兩千餘年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上,鄭州或為州,或為縣,不曾有過耀眼輝煌。因此,在不少現代人的心目中,鄭州似乎是中國歷史上一座無甚談資的小城。然而,自上個世紀五十年代開始,關於鄭州地下考古大發現的新聞卻接二連三,令人炫目,使人震撼。 
   1950年,二里崗商代遺址的赫然發現,為中國殷商文明找到了源頭;
    1976年,王城崗城池面紗的悄悄揭去,使人們看到了尋找夏王朝的曙光;
    1978年,裴李崗文化的探得,將中國氏族社會發展史,由六千年前的仰韶時代上推二千餘載;
    1993年,西山古城的橫空出世,讓人們領略了五千年前,中國最早板築城池的雄渾身姿;
    2003年,新砦遺址內涵的廓清,引發人們對夏王朝變遷的更多遐思;
    而歷經了四千餘年風雨,仍磅礴屹立於地面之上的古城寨城池建造年代的確認,更為人們尋求黃帝部落帶來希冀……
    這一次次的發現,使鄭州驚艷,也讓中國歷史重寫。
    中國最古老的村落在鄭州,中國最古老的城池在鄭州,中國最古老的王都在鄭州,中國最引人驕傲的文明標誌――絲綢和瓷器的最早遺存在鄭州。在評出的二十世紀中國一百項考古大發現中,鄭州有四項入選;在近二十年評出的二百項全國年度考古新發現中,鄭州有十一項入選;在已公布的235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鄭州以39處44項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這是一方何等厚重而現代人卻又十分陌生的文明沃土啊!這是一座還蘊藏着多少驚天秘密需要我們去破譯解讀的歷史寶庫啊!鄭州絕不是中國歷史上一座無足輕重的小州小縣,她的地下埋藏着中華民族的最早文明。
    鄭州需要發現,鄭州需要重讀。
    中華文明之基石
    邦國時代各區域的『多元文明』,隨之被王國時代夏王朝的『一體文明』所主導,『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最終在鄭州完成奠基。
    中華文明一萬五千年前開始孕育,五千年前開始形成。
    由舊石器到新石器,由游牧穴居到聚落城池,由農業形成到行業分工,由城邦國家到一統王朝,鄭州是完整經歷並參與創造這一進程的地區。
    距今15000年前至9000年前,被稱為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文明的種子在這一時期播下。人們開始製造陶器,磨製石器,馴養家畜,栽培稻子,這種創造力所迸發的文明之火最早在李家溝、南莊頭、仙人洞、甑皮岩等地開始引燃,從目前的考古成果來看,面積三萬平方米、出土兩百多片陶片的鄭州李家溝遺址在同類遺址中面積最大,出土陶片最多,是同時期遺址中地層關係最清晰、年代延續最長、內涵最豐富的遺址。其標誌着人們從洞穴生活走向平原生活的歷史存在具有極其重大的劃時代意義。
    距今9000年前―7000年前,是新石器時代中期,文明種子開始萌發,這一時期住房已經出現,聚落已經形成,新出現的玉器、彩陶和白陶,反映了先民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特別是契刻龜甲、陶祖、骨笛的出現,表明這一時期的人們已開始初步有了精神追求和文化生活。在裴李崗、大地灣、磁山、興隆窪、彭頭山、上山、後李諸文化遺址中,發現於鄭州的裴李崗文化區域分布和影響最大,發現的遺址已有一百七十多處,其中的唐戶遺址面積即達三十多萬平米,彰顯了這一時期鄭州在全國文明發展進程中的蓬勃之勢。
    距今7000年前―5000年前,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明的種子在全國各地如雨後春筍迅速破土,茁壯成長。各個文化區都以自己的方式建立各具特色的文明,發展之勢猶如百舸爭流。這個時期農業和手工業開始出現分工,部落成員開始分化,一些中心聚落築起了防衛性的壕溝和城牆,到處都有戰死者或非正常死亡的亂葬坑,社會開始了變革。在這些燦若星辰的文化遺墟中,三門峽西坡的龐大墓葬、甘肅秦安的原始殿堂、西安姜寨的向心式聚落布局、浙江河姆渡的雕刻藝術等標誌了那個時代社會發展的最新成就,而被稱為中華第一城的鄭州西山古城、被稱為中國最早天象記錄的鄭州大河村天文繪圖、被稱為中國最早絲織品實物的鄭州青台絲織品遺存等則是這些成就中引人矚目的亮色,標誌了鄭州人不同凡響的開創性貢獻。
    距今5000年前後,新石器時代進入末期,氏族社會發展到了頂峰,原始的刻文、初級的國家組織形態、金屬冶鑄等元素的出現,特別是各地城池的構築,表明文明已經悄然到來,中國開啟城邦國家時代。東北紅山文明的龐大神廟、雄偉祭壇將氏族社會的廟堂大典推向頂峰。江浙良渚文明的恢弘城池、精美玉雕譜就了邦國時代無與倫比的絕唱。然而,這些在不同土壤和環境中萌生、成長的文明由於發展模式不同,導致了不平衡的發生。在血與火的較量中,一些部落城邦迅速強大,一些部落氏族瞬間衰亡,演繹了一幕幕群雄並起、英豪悲歌的大戲。考古發現表明,約在距今4500百年以後,孕育了近萬年的多方文明元素開始匯聚、碰撞、蝶變,積蓄着向大一統文明邁進。在這一關鍵時期,良渚文明消失了,紅山文明不見了,而中原地區的華夏文明在融會各地文明後涅再生,強勢發展,迅速將自己的文明推向高峰並強烈輻射外邦。終於,公元前21世紀前後,生活在鄭州地區的夏部落憑藉先進的文化、雄厚的實力和優越的區位在眾多邦國中脫穎而出,成為『邦國共主』。以夏部落統治中原並控御周邊地區為標誌,邦國時代退場了,王國時代開始了,邦國時代各區域的『多元文明』也隨之被王國時代夏王朝的『一體文明』所主導,『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最終在鄭州完成奠基。
    王國文明作為跨越廣袤地域的文化核心,使中華文明的文化凝聚力和文化認同感達到了新的高度,成為隨後中華大一統國家政權的基石.
    開國立都之源頭
    二千年王國時代開創了中華文明,而鄭州在這一時期二度為夏、商王朝擔當開國立都之重任,使其成為中國古都群中殊榮獨享之創世王都。
    中國大一統國家歷史自夏禹開創,經商、周、秦、漢、隋、唐、宋、元、明、清十一個大的歷史時期,綿綿四千餘載,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而這一偉大發展歷程的開端是從鄭州起步的。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在鄭州誕生,拉開了中國國家文明時代的帷幕。公元前17世紀,商王朝在鄭州建國立都,將中國青銅文明推向高峰。兩周戰國,管、虢、鄶、鄭、韓等先後建都鄭州,逐鹿天下。在中國國家文明史的前兩千年曆程中鄭州七次為都,時逾千載,書寫了中國國家和都城發展史的開篇之章。
    文獻記載的缺失使人們曾經認為夏王朝只是傳說,20世紀初葉,甲骨文的破譯和近代考古學的引進為歷史研究開闢了新的天地。先是安陽殷商遺存及其年代的確定,後又有早於安陽殷墟時代鄭州商城的發現,隨之又有洛陽二里頭遺址、鄭州王城崗遺址、鄭州新砦遺址、鄭州花地嘴遺址、鄭州大師姑遺址、襄汾陶寺遺址等一系列更早遺蹟的面世。這些大發現助推人們對夏王朝的研究出現新突破,夏王朝不僅真實存在,而且無比輝煌。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歷經多年研究認定,夏王朝存在於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7世紀,王城崗遺址(公元前21世紀前後)、新砦遺址(公元前19世紀前後)、二里頭遺址(公元前18世紀前後)是這一年代框架內具有都城規模的夏代早、中、晚遺址。六十年的追尋,傳說中的夏王朝有了模糊的身影,夏王朝從鄭州王城崗立都建國,開創中國發展之始。在鄭州新砦成長強盛,譜寫中華文明發展融合新篇章,在洛陽二里頭走完輝煌之路,孕育華夏變革再邁新征程。
    公元前17世紀,商湯起兵推翻夏桀,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二個王朝,將中國青銅文明推向高峰。在對已發現的商代遺址長時期研討後,學術界確認,鄭州商城、偃師商城是商王朝早期遺存代表,鄭州小雙橋遺址、安陽洹北商城是商王朝中期遺存代表,安陽殷墟為商王朝晚期遺存代表。在這五處遺存中,鄭州商城是規模最為龐大的遺址,擁有外城、內城、宮城三重城格局。城內出土數以萬件商代文物,青銅重器雄渾,金飾寶玉璀璨,牙雕骨珍天工,青瓷灰陶拙巧,甲骨朱書曠世,兵刃利器精銳,無不使人慨嘆肅然,反映了新生商王朝蓬勃向上的生機和獨霸天下的威儀。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經過多方面、多學科綜合研究後認為,鄭州商城為3600年前商王朝滅夏之後商湯所建立的第一個國都――亳。
    公元前11世紀,以天子獨尊、封邦建國宗法統治為基礎的周王朝誕生,天下被分為數百個諸侯國。管國、鄶國、虢國、鄭國、韓國等先後在鄭州立都建國,這些諸侯國都非等閒之輩,在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中演繹了讓後人難以忘懷的大戲。管國受旨於監理殷商遺族之職卻書寫了讓新生周王朝頗感震撼的反叛傳奇;虢、鄶作為王族近親,則演繹了驕橫逞強惹兄弟側目、被親朋所滅的悲劇故事;鄭國在春秋初年鑄刑鼎、興商貿,成為『小五霸』之一;韓國憑藉天時地利,以『戰國七雄』的英姿馳騁中原,助推天下九九歸一。
    二千年王國時代開創了中華文明,而鄭州在這一時期二度為夏、商王朝擔當開國立都之重任,使其成為中國古都群中殊榮獨享之創世王都。
    城市發展之濫觴
    鄭州古城寨古城,是中國4000年以前古城群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城池,體現出很高的築牆技術,為同期其他城址所不及。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構築城池的國家之一,而中國目前發現的時代最早的板築夯城――西山古城5300年前即在鄭州誕生。自那時起到秦漢,鄭州先後出現40餘座古城,是這一時期全國古城數量最多的地區。這些城池開創了中國城市規劃布局和建設的先河,演繹了中國早期城市發展變化的完整歷程。
    建於5300年前的鄭州西山古城由大型環壕和城牆組成,環壕為人工所挖,城牆用板築法夯打而成。城內發現附設有『影壁式』防禦系統的城門二座及大量建築基址、墓葬等。西山古城建築方法、形制結構,顯示了巨大的進步和創造力,開啟了中國城垣建築規制的先河,對於探討中國早期城市的起源和華夏文明核心的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歷經4000多年風雨,城牆仍磅礴屹立于田野之中的鄭州古城寨古城,是中國4000年以前古城群中保存最為完好的城池,每段城牆的板築方法、夯痕非常一致,每層板築牆的高度和寬度都很接近,體現出很高的築牆技術,為同期其他城址所不及。尤其重要的是,城中央發現的大型廊廡式宮殿基址,成為中國延續數千年連綿不斷城池建築布局的『母體』,在我國築城史上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夏代是中國進入文明時代的第一個王朝,社會經濟發展進入嶄新時期,這一階段中國的城市建設,歷經2000年的初創開始進入形制奠定,城池由圓演變為方,中央建築的布局開始形成,城市道路、城市上下水管網都有了基本規劃和規模,目前發現夏王朝時期的城池有十餘座,鄭州占據四座,表明夏王朝時期鄭州是中國城市發展的重要集中地和城市文明主要體現區。特別是鄭州新砦城址面積達一百萬平米,城內的一處建築基礎長達百米,顯示了夏代城市建設的恢弘氣度。
    商王朝是中國青銅文明的高峰,王國社會文明進入更高階段,城市文明逐漸形成。商代城市規模之大、功能之全、內涵之豐富前所未見。遺址面積達二十五平方公里的鄭州二里崗商城是世界範圍內同時期規模最大的城池之一。都城外,傍湖依水,彰顯生態宜居之理念。都城內,宮殿、作坊、祭祀等功能區布局井然,開創城市建制之先河。遺址中出土的崑崙寶玉、東海鯨骨、南海龜貝、江南錫金,特別是出土的眾多貝幣,反映出繁榮昌盛的經濟社會發展景象。鄭州二里崗商城是中國3000年以前城市文明發展的最高成就,自建成起,便為鄭州人代代承襲沿用,歷經3600餘載城址不移,人脈不息,至今仍為繁華大邑,是世界城市群中年齡最長的城市。
    進入周王朝,王國時代已開始走向沒落,以城市為依託的諸侯國發展使城市建設呈現新的特點,城市在諸侯們的主導下追求以自我為中心的發展目標,規模更加恢弘。鄭州地區在這一時期構築的城池多達十餘座,特別是鄭國和韓國的都城,至今還有19公里長的城牆保存完好,其布局更加科學,設施更加完善,史籍所記載的鄭韓盛大的商業交易更成為這個時代城市文明的絕唱。   
    古代建築之集成
    在一個744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能夠向人類展示綿延8000年的建築作品,而不只是某個時期,這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當屬唯一。
    原始社會的新舊石器時期,是中國建築的萌芽時期,人們在實踐中創造了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簡單的穴居和淺穴居,逐步又發展為地面的房屋,形成聚落,進而又營造護衛聚落的城池。距今8000年前,鄭州人已稔熟地穴式房屋的建造,唐戶遺址發現63座房址,其中有三開間的『豪宅』。距今6000年左右,大河村遺址民居所使用的『木骨整塑』建築法不僅使房屋冬暖夏涼,而且堅固異常,至今還有一米多高的牆體矗立在地面,為全國同時期所僅存。當部落發展進入爭戰時期以後,鄭州人築造了中國北方最早城池――西山古城。特別是古城寨廊廡式宮殿的出現,標誌着中國建築正在以自己的風格獨立於世。
    夏商周三代,中國建築進入奠基發展時期。龐大的城池,宏偉的宮殿,壯麗的木構,建築形式和技術日臻成熟。這一時期,鄭州人建造了規模龐大的夏、商王朝都城,夯築了小雙橋高達十米的巨大宮殿基礎,燒制了原始的板瓦,鑄造了精美的青銅建築構件,設計建造了奇特的瓮城,熟練運用了排叉柱營造技術,在許多方面引領建築潮頭,開創營造先河,樹起了中國建築史上的第一座豐碑。
    從戰國至兩漢,在三代建築發展的基礎上,中國建築作為一個獨特的體系基本形成。這一時期鄭州不僅保留了大量城池,還有墓葬、石闕等漢代建築精品。打虎亭漢墓規模巨大,結構複雜,墓室布滿淺浮雕畫像石和濃墨重彩的壁畫,反映了漢代精湛的建築技術。太室闕、啟母闕、少室闕不僅均為漢代保存完好的雙闕,而且還是漢代石闕中的公共禮制建築,體現了漢代社會的禮制和建築理念。
    南北朝時期,是中國歷史上民族融合的時代,工匠們在中國原有建築技藝的基礎上,吸收外來影響,創造了中國建築新輝煌。鄭州鞏義石窟寺向以窟小精華多著名,造像端莊恬靜,飛天形態飄逸,蓮花藻井絢麗精美,伎樂隊列生動完備,尤其是18幅帝后禮佛圖,場面浩大,雕飾細膩,為全國現存石窟中所獨有。鄭州登封嵩岳寺磚塔是我國現存的最早磚塔,這座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的密檐式磚塔,歷經1500年風霜雨雪、地震雷電,至今仍完美的屹立於嵩山之麓。作為中國現存年代最久的佛塔和世界上最早的筒體結構建築,見證了中國建築藝術與西域建築藝術的交流,代表了東亞地區同類建築的初創與典範。
    隋唐時期開始進入中國封建社會鼎盛時期,強盛的國力和開放的對外交流,使這一時期的建築造型達到了新的藝術和技術水平,其風格既倔強粗壯,又柔和精美,不僅顯示隋唐建築是中國封建社會前期建築的高峰,也證明中國封建社會的建築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了。鄭州現存唐塔十五座之多,唐塔中仿木構之磚塔、單層多檐塔、單層亭子塔諸類型均能在鄭州找到實例,這在全國當屬無二。仿木構八角形淨藏禪師塔,密檐式法王寺塔,雕工精湛、紋飾華麗的法如禪師塔和同光禪師塔等均為唐塔建造藝術的精典。鄭州保存的唐代天文觀測建築――測景台,仿西周周公測量日影、驗證時令的『無影台』而建,僧一行、南宮說等著名天文曆法大家都曾以此進行過天文觀測活動。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天文觀測建築。
    五代宋金是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峰,經濟社會的極大繁榮,也使建築的藝術形象趨於典雅優美。鄭州這一時期地處京畿,成為全國宋代建築最豐富的地區。少林寺初祖庵大殿,是【營造法式】頒布之後建造並保存下來的建築實物,在中國建築史上具有標誌意義。其典雅的建築風格,尤其是殿身石檐柱表面淺浮雕精美的卷草、蓮荷、人物、飛禽、伎樂等,殿內龕柱上鼓浮雕握杵執鞭的武士、游龍、游鳳、飛天等,殿牆石護角雕刻的人物、卷草、麒麟、獅子等,使它成為北宋木構建築之精品。由七帝八陵及數千座王公大臣墓組成的北宋皇陵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陵墓群之一,其規制嚴整的陵園布局、構築講究的仿木構磚石地下宮殿、大氣洗鍊的石刻神道群像是北宋建築的完美寫照。此外,三十餘座宋塔和大量經幢碑刻也深刻地展現了宋代的建築藝術。
    鄭州所遺存的最重要元代建築是登封觀星台,這座由著名科學家郭守敬主持建於元代至元年間的天文建築,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天文台之一,標誌了中國天文學的卓越成就。
    明清以降,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沒落,官式建築已完全程式化、定型化,裝飾瑣碎繁縟。民間建築類型質量則有新的創造,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建築的最後一個高峰。鄭州地區保存的明清建築類型眾多,蔚然大觀。中嶽廟是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的明清官式建築群,宏麗莊嚴,有『小故宮』之稱。『禪宗祖庭』少林寺是明清佛寺建築的代表,寺內塔、坊、門、亭、樓閣、殿堂等建築齊全,展現了河南地方建築流派的風采。建在北宋原址上的嵩陽書院,是中國明清書院建築格局的代表,院內周柏唐碑,彰顯書院不同凡響的『底氣』。
    悠悠上下8000年,鄭州人以自己的卓越創造在每個時期都留下了獨具風采的作品,為中國建築史留下了一座獨一無二的建築實例博物院。其價值和意義――在一個7440平方公里的區域內,能夠向人類展示綿延8000年的建築作品,而不只是某個時期,這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當屬唯一。
        來源:【光明日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