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齊魯晚報
省考古所原所長張學海:
沂水春秋墓葬是莒國所留
沂水紀王崮崮頂春秋墓主人是什麼身份?多位考古專家以證據不足為由,不願發表意見。省考古所原所長、研究員、著名考古專家張學海提出個人看法:此墓很可能是莒國墓。
張學海到考古現場探望之後認為,從青銅器器型來看,與此前莒國出土的青銅器物很相似。當時,與中原各國沿用周禮,使用單數鼎陪葬不同,靠近大海的莒國實行的是『夷禮』,用鼎陪葬時常用雙數。此次出現7鼎,儘管是單數,但只是較少的情形,仍應該依據器型判斷為莒國墓葬。相對中原各國沿用周禮,以鼎象徵身份隨葬的禮制,莒國則實行鼎、鬲同時隨葬,兩者相隔擺放。
張學海介紹,此前考古人員在對沂水劉家店子春秋墓考古發掘中出土的一件青銅器進行研究後發現,上有銘文『莒公』二字,隨葬有10個鼎,10個鬲。『莒公』即莒國的國君。沂水春秋墓儘管是7鼎、7鬲,也可以作為一種相當於『國君』的身份來使用。兩處春秋墓葬同處今天沂水縣境內,很可能同為莒國文化,同處莒國地盤。
紀王崮位於莒國都城(現莒縣縣城)西北向50公裏之內,齊國、莒國部分分界線――齊長城的南面,從地理上推測也很可能是莒國墓。
在【左傳】中,有『紀侯大去其國』的表述。一些考古專家據此認為,如今的紀王崮很可能是公元前690年被齊襄公滅掉的古紀國,其都城在現壽光市境內紀王台,國破後,紀哀侯(姜叔姬)帶領部分隨從逃到紀王崮,延續數世。但是,【左傳】所述與我國另外一部經典史冊【史記】又有明顯出入。
張學海認為,所謂紀侯『去國據此』很可能只是後人一種美好的願望,因為強悍的齊國不會允許一個喪國之君逃跑到此居住多年,逃跑中也不可能攜帶如此多的青銅重器翻山越嶺。紀國在春秋早期被齊所滅,而此墓斷代應屬春秋中期偏晚墓葬,兩者相差幾十年,從時間上看與紀侯『去國據此』之說也『對不起來』。
來源:齊魯晚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