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2|回覆: 0

[國學灌水] 古代兩會代表敢指責皇帝 總投贊成票會遭訓斥(1)

[複製鏈接]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2-3-10 10: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京晚報
2012310103634280.jpg

『兩會』正在北京召開。『兩會』,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人大』是中國國家最高權力和行政監督機關,『政協』則是中國政治協商和民主監督的機構。那麼,古代中國人是如何表達民意的?古人有『提案』一說嗎? 
  古代『兩會』是什麼樣的會議
  從制度層面來說,現代『兩會』制度為共和國首創,古代中國是沒有的。但是如果從議事形式來講,古代中國也有類似的形式。當然,古代中國的國家議事體系與現代是有本質區別的。
  古代是皇帝一個人說了算的『家天下』,皇帝自稱天子,其實他是真正的明白人,知道『一個人拍腦袋』的局限性,於是有了『朝參』和『集議』。『朝參』又叫『朝會』,集議也稱『議會』――這便是古代中國的『兩會』制度。
  『朝參』由皇帝親自主持,是小範圍的。原本是百官進入皇帝的辦公大廳(朝廷)參拜皇帝的一種形式,古裝戲中常出現的君臣在朝廷上問答的場景,其實就是『朝會』。一般在進行重要的人事任免和重大的工作安排、典章頒布時,皇帝都會開『朝會』。有資格參加『朝會』的都是相當於今中央政治局常委、委員級別的『三公』、『九卿』,最低也得是副廳級的正五品官員。『朝參』實是一種御前會議或內閣會議,有點類似於今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時間不長,但相對頻繁。到了唐代,『朝參』變成了『常參』,每日或隔日舉行,成了制度化。
  『集議』則由『三公』們或地位相當於『三公』的大臣主持,皇帝一般不參加。集議實際上是應皇帝的要求或同意才開的,其規模可大可小,參會者的範圍比朝參複雜。集議通過的議案都是要認真執行的,與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功能有點接近。
  古代『朝會』代表是些什麼人
  『集議』也分中央和地方,與全國人大和地方人大相似。但與今『人大』代表都是普選出來的不同,參加『集議』的人員都是由官方決定和領導推舉,代表中並沒有普通群眾。
  那麼,古代的『人大』代表都是些什麼人?從史料上來看,主要有四類:一是相當於今天省部級高官的『二千石』以上駐京大臣才有資格,實為官僚和利益集團的代表;二是『地方代表』,以分封在外、待遇達到一定級別的列侯為主,列侯都是功臣名胄或其後裔,實為貴族和特殊階層的代表,這部分代表是不能參加『朝參』的;三是『專業代表』,主要是列大夫、博士、議郎這些專職諫官,這類代表參政議政能力強,因為都是領俸祿的,實為『公務員』群體代表。
  另外,在需要時還會有『基層代表』。劉弗陵(漢昭帝)當皇帝時召開『鹽鐵會議』,便特別召集60餘名地方和基層的代表參會,這類代表以飽讀詩書、喝過墨水的『賢良』、『文學』人士為主,表面看來是自地方和基層,但由於是相當於今省市一把手的郡國國主和地方富豪推舉出來的,實為學術界和富人的代表。
  雖然這些代表並沒有代表性,但其素質要求並不低,要求必須敢說話,善表達,有較強的參政議政能力和水平,和稀泥、當會油子,只會摁表決器和鼓掌不行。

        來源:北京晚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