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學術研究 (2)辯證觀:『辯證法的宇宙觀,不論在中國、在歐洲,在古代就產生了。但是古代的辯證法,帶着自發的樸素的性質』③。這裡從本書的主要內容:農業生產技術方面所流露的辯證法看,正是如此,也帶着自然的樸素的性質;然而,這在當時,正是發展過程中的苗頭,很值得注意。例如:提到『耕田』,強調要『春耕尋手勞,秋耕待白背勞』;『秋耕欲深,春夏欲淺;犁欲廉,勞欲再』;『初耕欲深,轉地欲淺』;『強土而弱之……弱土而強之』。提到
――――――――――――
① 胡立初【齊民要術引用書目考證】。
②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
③ 毛澤東【矛盾論】。
『種穀』,強調說:『種無期,因地為時』。還認為『地勢有良薄(良宜種晚,薄宜種早),山澤有異宜(山田種強苗,澤田種弱苗)』; 『春種欲深……夏種欲淺』;『遇小雨宜接濕種,遇大雨待C生(種)』。提到黍]收穫,引用『檫青喉,黍折頭』的農諺,說明『刈]欲早,刈黍欲晚』,主張分別看待。此外,提到這類事例極多,都體現出它反對『天不變道亦不變』①的形而上學觀,堅持因時、因地、因物、因具體情況的不同而有所變化的辯證觀,這無疑是有其相當重要的進步性、戰鬥性意義。
(3)實踐觀:著者成此書,頗重視勞動人民的和他個人的實踐工夫。正如他『自序』所述,除廣泛『采捃經傳』外,更着重的是『爰及歌謠(采及農諺),詢之老成(請教老農),驗之行事(進行試驗)』。可見其書基本是成自直接或間接從實踐總結來的經驗,這跟他重視實踐的觀點,肯定分不開。他對寫作態度,還強調『不尚浮辭(不重空談)』。指出『徒有春花而無秋實』的材料,應該『匹諸浮偽』,都『不足存』。此外,在貫串全書涉及的科學技術內容上,他的實踐觀點,尤其提得相當具體,明確。正如所云:『智如禹湯,不如嘗更(經歷過)』,『三折臂、始為良醫』,『皆余目所親見,非信傳疑』等等,這種重視實踐的精神,往往躍然紙上,這裡就不多贅了。
(4)勞動觀:階級社會中,對待勞動和對待勞動人民,長期存在兩種態度:一是『鄙視』,一是『重視』。由於統治階級『不耕而食,不織而衣』,『不勞而獲』的現象相當普遍,『紈褲之子,以赭衣視笠蓑;經生之家,以農夫為詬詈』②,愈來愈看不起勞動。相反,有些代表廣大勞動人民利益的進步人物,卻堅持不同態度。著者在本書自序中,首先就引用荷S丈人(老農)『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的話,來批判所謂『夫子』之流。他還引用【管子】『一農不耕,民有(為之)飢者;一女不織,民有(為之)寒者』(【揆度篇】),也是針對那些『不耕』、『不織』之流而言。他又讚賞李悝『盡地力』,商鞅『急耕戰』的『食有勞而祿有功』的重視勞動人民政策。還通過【淮南子】就傳說中『神農憔悴,堯瘦啵舜黎黑,禹胼胝』的『憂勞百姓』事例來宣揚『白天子以下至於庶人。四肢不勤,思慮不用而事治求贍者,未之聞也』的論點。這些,跟過去聲稱『辟草萊、任土地』要服刑①和『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④的歧視勞動人民的說法,恰恰針鋒相對。當然,著者的勞動觀,包括全書述及的生產勞動操作,基本是從中小地主階級『資生之業』的立場出發,有其階級的局限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卻部分反映了勞動人民意志和利益。書中提到的什麼『少地之家所宜遵用』,什麼『土功之勞……亦貧家之寶』.什麼『救饑饉、度凶年』(【種芋篇】、【蔓菁篇】都提到)的栽培設計等等,都可窺見其一斑。根據歷史條件,應該說:肯定屬於進步範疇。
(5)生產觀:正如恩格斯所說:『農業是整個古代世界的決定性的生產部門』⑤。看待
這個部門,有些人認為只是『小人之事』⑥,說什麼『耕也餒在其中』⑦,鄙為不足學、不
――――――――――――――――――――――
① 董仲舒【賢良對策】。
② 宋應星【天工開物.乃粒】。
③ 【孟子.離婁上】。
④ 【孟子.滕文公上】。
⑤ 【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⑥ 【孟子.滕文公上】。
⑦ 【論語.衛靈公】。
屑明。所謂『士大夫以耕桑之事為細民之業,孔門所不學,多忽焉而不復知,或知焉而不復論,或論焉而不復實』①,從來就如此。反之,有些人卻堅持生產觀點,推行重農政策。戰國時代齊人記述他們的先輩管仲言論,列舉他提到的一系列有關農業的政策,技術以至農業教育。對這些方面,【管子】書中,屢見不鮮。它強調『富國必粟生於農』,『聖王(必)敬農戚農』(重農愛農),主張對農業生產,要『少而習焉,其心安焉,不見異物而遷焉,是故……其子弟之學,不勞而能』,『以耕則多粟,以仕則多賢』(【小匡篇】)等等。本書著者祖述這些思想,書中除部分引及【管子】外,還歷引前代李悝、商鞅、晁錯、仲長統等一些有關的言行以至趙過,崔教民耕織史實,基本反映了他寫書的生產觀。此外,據他自述本書編寫指趣,一方面申明『捨本逐末(棄農而就非農),賢哲所非』,故『闕而不錄』;另方面對有關農事的『資生之業』,卻『丁寧周至』,『每事指斥』。『靡不畢書』。且視之作『齊民(平民)』的『要術』,以此為本書命名。這同樣體現出著者對這一『決定性生產部門』的重視程度。
(6)歷史觀:『人類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地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發展的歷史,這個歷史,永遠不會完結,……總是不斷發展的』②。這是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是『後勝於前』的歷史觀點,它與一些『信古』、『復古』,堅持『率由舊章』的守舊思想,根本對立。本書同樣貫串這種精神,肯定歷史車輪是不斷前進的,是後勝於前的。首先在『自序』里,就提出『趙過始為(推廣)牛耕,實勝耒耜之利;蔡倫立意造(改良)紙,豈方(比)縑牘之煩』的說法,肯定事物要不斷前進。書中所述,不勝枚舉,如:【耕田篇】中種植和施用綠肥方法;【收種篇】中選種、藏種,特別是種子田及其一套保純育種技術.(包括一些有關的理論);栽培作物各篇中倒茬、輪作,種子試驗和預措以至對植物自然授粉的現象和作用;栽培果木各篇中嫁接、防寒、伐木、木材處理、果品加工;【養羊篇】中育羔、積茭以至對傳梁病畜的甄別、預防、醫治;釀造各篇中對微生物(種曲)培養的溫度測定(用人的體溫、腋溫作標準)等等,都從勞動人民『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有所前進」」的實踐經驗中總結出來,其中不少是『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是中國以至世界上最早或較早的科學技術知識。本書著者之所以相當敏感地、及時地、突出地注意到這些革新性成就,包括一些革新性的苗頭,顯然是跟他反守舊的歷史觀分不開的。
儘管這裡述及的觀點,表達不夠全面,不夠深入,可能提得也不恰當。同時,本書所體現的這些觀點,本身還有不徹底、不一致、有矛盾、有缺點,與馬克思主義觀點,即唯物、辯證、實踐、勞動、生產、歷史等方面觀點,不但差距大,本質上也截然不相同。可是,由於階級和時代的局限,『這是要從歷史條件加以說明,使人理解,不可以苛求於前人的』③。從總的方面說,通過初步分析,可以相信,本書觀點基本是站在廣大人民利益立場,運用他『丁寧周至』文筆,對當時以至後代的作為『決定性的生產部門』一一農業,包括由生產決定的農業科學技術,顯然有其一定的促進作用。
――――――――――――――――――――――――――――――――――――
① 陳輟杜┦樾頡貳
② 周恩來1964年12月【政府工作報告】。
③ 毛澤東【紀念孫中山】1956.1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