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北方教育 1.整體把握抓硬傷
病句辨析與修改,所給的句子往往內容較多,句式較長,成分複雜,有相當的迷惑性。遇到這類句子,同學們常常只看局部,不看整體,造成判斷錯誤。
例如:
我回頭一瞄,櫃檯前佇立着一位膚色黧黑的中年農村婦女。
如果分開看,這句話前半句與後半句都沒有什麼毛病,但把它們放在一起,從整體考慮,問題就出來了。『佇立』是長時間地站,而『我』只是『回頭一瞄』,只是一瞬間的事,怎麼會知道那位婦女站立時間的長短呢?顯然,把『佇立』改為『站』就不會有這樣的毛病了。
再如:
尊敬老師的學生,會得到人們的好評。
這句話的前半句『尊敬老師的學生』是有歧義的,既可以理解為動賓結構『尊敬……學生』,也可以理解為偏正結構『……的學生』,不少同學看到這一點,就認為這個句子表意不明,是病句;但是,如果再看後半句,就會發現,有了後半句,前面的歧義消除了。因此,在解題時,不要抓住一點毛病不鬆手,要整體把握,要抓硬傷。
2.深入思考摸規律
漢語表達,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平時的複習切不可陷入題海之中不能自拔,而應該善於從練習中總結一些規律性的東西。
例如:
『伯樂相馬』已為人熟知,其實馬可以投伯樂,伯樂也可以識馬,兩方面的積極性都可以發揮出來。
『也』這個副詞,雖然常用在並列複句中表並列關係,但是往往有強調的作用。『伯樂識馬』是大家熟知的,而『馬投伯樂』才是這句話要重點表達的內容。因些,如果了解了這一規律,見到類似的句子就容易辨認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