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星島環球 3.技術性分析
從技術上看,唐代曲轅犁的設計更加先進,領先歐洲近2 000年,是當時人類最先進的耕地農具:(1)犁鏵的犁口鋒利,角度縮小到90度以下,銳利適用;(2)犁因不同需要而有大、中、小型之分,規格定型化,種類繁多,形制亦因需要而有差異;(3)犁頭犁冠化,使用於多沙石地區的犁頭,多加裝鐵犁冠,其形制類似戰國時期的V形犁,對犁鏵刃部起保護作用,可隨時更換;(4)犁鏵犁壁化,犁上裝有犁壁,便於翻土、起壟,用力少而見功多。當時人們對鐵的冶煉技術的掌握已相當純熟,對木材結構連結的設計也相當完善。所以從技術上是相當先進的,直到目前曲轅犁還在很多地方使用。
4.人性化分析
唐代曲轅犁的設計較以前的直轅犁更加人性化,符合人機工程學要求。材料選用自然的木材,農民對木材特有的感情會使其在使用時有親切感。設計上符合人機工程學的要求,主要體現在:通過犁梢的加長,使扶犁的人不必過於彎身;加大犁架的體積,便於控制曲轅犁的平衡,使其穩定。
三、唐代曲轅犁的美學分析
唐代曲轅犁不僅有精巧的設計,並且還符合一定的美學規律,有一定的審美價值。犁轅有優美的曲線,犁鏵有菱形的、V形的,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同時還有良好的審美情趣。曲轅犁的美學價值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均衡與穩定
均衡與穩定是美學規律中重要的一條。均衡是指造型物各部分前後左右間構成的平衡關係,是依支點表現出來的。穩定是指造型物上下之間構成的輕重關係,給人以安定、平穩的感覺,反之則給人以不安定或輕巧的感覺。
在唐代曲轅犁造型中,以策額為中線,左右兩邊保持等量不等形的均衡;從色彩上來看,木材的顏色是冷色,而鐵也是冷色,可以達到視覺上的均衡;犁鏵為V形,是一種對稱,可以給人以舒適、莊重、嚴肅的感覺,對稱本身亦是一種很好的均衡。
穩定主要表現在實際穩定和視覺穩定兩方面。從造型上看,下面的犁壁、犁底、壓K,體積質量較大,重心偏下,有極強的穩定性,這就是實際穩定;從視覺平衡上看,犁架為木材,下面的犁鏵為鐵製,由於鐵的質量分數比木材的質量分數大,從而給人以重心下移的感覺,有很強的視覺穩定感。
2 .變化與統一
在產品造型中,變化與統一是一條很重要的美學規律,也可稱為形式美的總法則。變化的主要形式是對比,指造型中突出地表現某些部分的差異程度。統一主要是指形式與功能的一致性和整體格調的一致性。為取得產品造型的變化與統一,主要採用的造型手法是:在變化中求統一;在統一中求變化。
在唐代曲轅犁造型中,雖有直線的犁底、壓K、策額、犁箭和曲線的犁轅、犁梢,但它們的連接方式是相同的,大多用楗、梢、榫來連接固定,且主體以直線為主。這就是在變化中求統一。
在唐代曲轅犁造型中,以直線型為主,給人以硬朗穩定的感覺;但犁轅和犁梢的曲線又使造型富有變化,給人以動態的感覺,起對比和烘托作用。曲轅犁以木材為主,而鐵質的犁鏵與木質的犁架形成了對比,這就是在統一中求變化。
3.比例與尺度
美的造型都具有良好的比例和適當的尺度。比例指物體的大小、長短的勻稱關係(量之比)和整體與局部、局部與局部間的勻稱關係(面積之比)。尺度指造型對象的整體或局部與人的生理或人所習見的某種特定標準之間的大小關係。
在曲轅犁中,犁轅的長度除了能滿足分解牽引力的功能要求外,還兼顧了與整體犁架的比例。犁轅的長度與犁架的比例符合審美要求。犁鏵本身也有一定的長寬比例,並與犁架的比例相統一、相和諧。這既滿足了局部之間的比例關係,也照顧到了局部與整體的比例關係。
尺度是在滿足基本功能的同時,以人的身高尺寸作為量度標準的,其選擇應符合人機關係,以人為本。犁鏵的尺度由耕地的深度、寬度來確定,滿足了基本的功能需求。犁梢的長度符合人機尺寸,減少了農民耕地時的疲勞。
綜上所述,唐代曲轅犁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創造力,不僅有着精巧的設計,精湛的技術,還蘊含着一些美學規律,其歷史意義、社會意義影響深遠。在當代農具設計中,曲轅犁仍有着很好的借鑑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