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78|回覆: 0

[古代科技] 漢唐間河洛地區的畜牧業(2)

[複製連結]
開元之治 發表於 2011-6-21 09: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奇虎歷史
魏晉南北朝雖然河洛地區屢次遭受戰火的洗劫,但國營飼養業仍有所發展,西晉時即有官營的養豬業、養牛業和養馬業。晉愍懷太子『嘗從(武)帝觀豕牢,言於帝曰:「豕甚肥,何不殺以享士,而使久費五穀?」帝嘉其意,即使烹之。』(註:【晉書】卷53【愍懷太子傳】。)愍懷太子與武帝所觀的『豕牢』,很有可能是國有的。晉惠帝聞聽百姓多餓死,所說的『何不食肉糜?』(註:【晉書】卷4【惠帝紀】。)可能是官府仍養有許多豬而供給皇室,故而惠帝會發此語。西晉官營養牛業的發展,見諸【晉書】卷26【食貨志】,咸寧元年(275)十二月,杜預上疏言:
  『臣前啟,典牧種牛不供耕駕,至於老不穿鼻者,無益於用,而徒有使士穀草之費,歲送任駕者甚少,尚不復調習,宜大出賣,以易谷及爲賞直。』詔曰:『孳育之物,不宜減散。』事遂停寢。問主者,今典虞右典牧種產牛,大小相通,有四萬五千餘頭。苟不益世用,頭數雖多,其費日廣。……今徒養宜用之牛,終爲無用之費,甚失事宜。東南以水田爲業,人無牛犢。今既壞陂,可分種牛三萬五千頭,以付二州將吏士庶,使及春耕。……其所留好種萬頭,可即令右典牧都尉官屬養之。人多畜少,可並佃牧地,明其考課。此又三魏近甸,歲當復入數十萬斛谷,牛又皆當調習,動可駕用,皆今日之可全者。這段史料的內容告訴我們,政府所轄的養牛業有45000頭種牛,分布於三魏地區。三魏據【水經注】卷10【濁漳水】:『漢高帝十二年(195)置魏郡,治鄴縣,王莽更名魏城。後分魏郡,置東西都部都尉,故曰三魏。』三魏地區雖然遠離洛陽,但畢竟與河洛地區毗鄰,故【晉書】云:『三魏近甸』,可以從一個方面反映出官府對國營養殖業的重視。
  曹魏時中央政府主管國營畜牧、養殖業的官員爲太僕,下設乘黃廄令、驊騮廄令、典牧令、牧官都尉等(註:【三國會要】卷9【職官上】,中華書局,1956年3月第1版,第145頁。)西晉基本沿魏制,太僕下設典虞都尉、典虞丞、左右中典牧都尉,車府典牧,乘黃廄、驊騮廄、龍馬廄等令。典牧又別置羊牧丞(註:【晉書】卷24【職官志】。)。從前揭文知典虞右典牧主管三魏地區的養牛業。
  北魏是河洛地區國有畜牧業迅速發展時期,其最主要的標誌是在該區建立了河陽牧場。爲了明了河陽牧場在北魏畜牧業中的地位,我們首先對河陽牧場建立前的三個牧場作一回顧。其一爲建於天興二年(399)的代郡畿內牧場;其二爲建於神@③二年(145)的漠南牧場;其三爲建於始光四年(427)的河西牧場。河陽牧場始建於孝文帝遷洛之時,【魏書】卷44【宇文福傳】:『時仍遷洛,敕福檢行牧馬之所。福規石濟以西、河內以東,拒黃河南北千里爲牧地。事尋施行。』牧場建立之後,『及從代移雜畜於牧所,福善於將養,並無損耗,高祖嘉之。』這一牧場到魏收撰【魏書】時,仍被稱作『馬場』。可見到北齊中葉仍有一定影響。北魏政府設置河陽牧場一方面是爲了京師洛陽的軍事需要,另一方面是欲借之滿足居民對畜牧產品的需求,【魏書】卷100【食貨志】:
  高祖即位之後,復以河陽爲牧場,恆置戎馬十萬匹,以擬京師軍警之備。每歲自河西徙牧於并州,以漸南轉,欲其習水土而無死傷也,而河西之牧彌滋矣。正光以後,天下喪亂,遂爲群寇所盜掠焉。由之而知,河陽牧場的牲畜來源,主要是河西牧場,而且擁有十萬匹軍用馬,是重要的戰略基地,拱衛著京師洛陽的安全。除河陽牧場外,河東還有一個小牧場,太武帝太平真君六年(445)十一月,『河東蜀薛永宗聚黨盜官馬數千匹,驅三千餘人入汾曲,西通蓋吳,受其位號。』到次年正月方才平定。(註:【魏書】卷4下【世祖紀下】。)。薛永宗能在河東盜馬數千匹,說明這裡有一定規模的畜牧業。孝文帝的太子恂,乘孝文帝巡幸嵩岳之際,曾『謀欲召牧馬,輕騎奔代。』(註:【北史】卷19【孝文六王・廢太子恂傳】。)可見當時牧馬使用的廣泛。北魏太和十年(494)定官制以前,管理國有牧場的官員非常繁雜,且與河洛地區所建國有牧場無關,茲略而不述。河陽牧場建於北魏孝文帝重定官制之時,在中央政府設有太僕卿(二品上),地方則設典牧都尉,到太和23年(499)重定官制時,太僕卿爲三品,太僕少卿爲四品上(註:【魏書】卷113【官氏志】。)。北魏政府對畜牧業的重視,不僅表現在設官員管理,而且多次頒發有關詔書保護牛馬。孝文帝延興五年(475),『六月庚午,禁殺牛馬。』(註:【魏書】卷7上【高祖紀上】。)到其子宣武帝永平二年(509)進一步將這一禁令制度化,『十有一月甲申,詔禁屠殺含孕,以爲永制。』(註:【魏書】卷8【世宗紀】。)將禁令從牛馬擴大到所有的牲畜。到孝明帝時,因爲天下長久太平,可能殺牛食用者頗多,乃於熙平元年(516)『秋七月庚午,重申殺牛之禁。』(註:【魏書】卷9【肅宗紀】。)伴隨著北魏王朝的衰亡,河陽牧場的馬匹也多流散以致於天平初年遷鄴之時,爲了解決軍用馬匹,甚而『收百官馬』,自『尚書丞郎已下非陪從者盡乘驢。』有的官員甚而乘牛車抵鄴(註:【魏書】卷82【常景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