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古代科技體系中,農業科技是最爲發達的,中國科技史家們認爲,『中國古代農學著作之豐富,實爲世界第一,約有5、6百種之多』 。然而,中國古代科技是在以儒家文化爲主流的中國傳統文化中孕育和發展起來的,因此,發達的中國古代農業科技必然受到儒家文化的積極的影響。 在古代農學發展史上,賈思勰所著【齊民要術】是古代農學體系形成的標誌。賈思勰,齊郡益都(今屬山東)人,曾任高陽太守,北魏時期的農學家。他的【齊民要術】共十卷,九十二篇,內容豐富,『起自耕農,終於醯醢,資生之業,靡不畢書』 ,涉及精耕細作、選種播種、作物栽培、果木種植、畜禽飼養、食物加工等等許多方面。【齊民要術】『采捃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其中也吸取了儒家思想以及儒家經典中大量有關農學方面的知識,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齊民要術】吸收了儒家的民本、農本思想。賈思勰在【齊民要術】的『序』說: 蓋神農爲耒耜,以利天下。堯命四子,敬授民時。舜命后稷,食爲政首。禹制土地,萬國作V。殷周之盛。【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 這段論述源自【漢書•食貨志】,其中吸收了【周易】、【尚書】、【詩經】等儒家經典中的民本、農本思想;尤其是『【詩】、【書】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一句,實際上是把儒學與農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據【論語•子路】中記述,孔子到衛國,『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這就是所謂對百姓要『富而教之』。【齊民要術】還說: 【書】曰:稼穡之艱難;【孝經】曰:用天之道,因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論語】曰:百姓不足,君孰與足? 儒家講仁愛,落到實處,也包括富民;講孝道,也包括贍養父母,所以要發展農業,要『不違農時』,以保證『黎民不飢不寒』 ;因此也就需要發展農業科技。賈思勰對儒家經典中有關民本、農本思想的引述,旨在說明他的【齊民要術】是以儒家經典爲根據的,是對儒家民本思想的落實。 第二,【齊民要術】吸收了儒家的『三才之道』。儒家的『三才之道』至少可以追溯孟子所言:『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後來的荀子也說要『上得天時,下得地利,中得人和』 ,還說:『天有其時,地有其財,人有其治,夫是之謂能參。』 【易傳】則明確講天、地、人三者的統一,提出『三才之道』。 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吸收了這一思想,其中說道: 順天時,量地利,則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勞而無獲。 【齊民要術】要求遵循天時、地宜的自然規律,而不贊同僅憑主觀而違反自然規律的『任情返道』,這就是要實現天時、地利、人力的三者統一。【齊民要術】還說: 下篇 從【齊民要術】看古代農學與儒學的關係(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