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32|回复: 0

[古代科技] 浅谈《尚书》与中国传统农业地理学(1)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0-12-8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环球报
引言  
    《尚书》这部中国最早的历史资料汇编,在其字里行间处处可见一些中国传统农业地理学的记载,在以往的研究中,多着重于文字的训话、篇章的分合、真伪的鉴定这些内容,而对于其有着积极的科学意义的农业地理学内容则视而不见。应该说,在《尚书》一书写作的前后,正是中国传统农业大发展的特殊时期,在传统农业经历了由茹毛饮血、刀耕火褥到畜力牵引、精耕细作的转换过程中,《尚书》各篇由于不成于一时一人之手,这些文字对于了解当时的农业地理情况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宜农作物的选择促成了土地对于人口的承载  
    中国原始农业从其产生之初就以种植业为解决生产问题的根本大计。在长期的采集过程中,古人通过千挑万选,对适宜作为农作物的野生植物选择和驯化,逐渐培育出基本的宜农作物。从“尝百草”、“播五谷”到“种米粟”,“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充满了神奇的故事趣味和艰难的曲折风险。宜农作物的选择促成了有限开垦的土地对于不断繁衍的人口的承载。  
  1.1基本生存所需的宜农作物的记载  
    在有限的土地上承载足够多的人口,首先就涉及到宜农作物的选择,其产量和质量就是关键的因素。《尚书》中所涉及到的“百谷”主要有谷、禾、翟、秸、柜、米、黍、粟等以及加工之后产生的模( qin)、食、粮、玉食等。例:  
    百谷(3):谷类总称;《尧典》篇有:“播时百谷”;《洪范》篇有:“百谷用成”、“百谷用不成”。谷:庄稼总称;《吕刑》篇有:“农殖嘉谷;百谷”。  
    禾(2):庄稼的总称;《金滕》篇有:“禾尽堰,大木斯拔,邦人大恐”、“王出郊,天乃雨,反风,禾则尽起”。  
    翟(2):谷物名;《盘庚上》篇有:“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由亩,越其罔有黍翟;,《酒浩》篇有:“妹土嗣尔股肪纯,其艺黍翟,奔走事厥考厥长。  
    米(2):谷米;,其中《禹贡》篇有:“四百里粟,五百里米”。另《益樱》篇有“藻、火、粉、米、漏,敝"稀、绣”。  
    黍(2):谷物名;《盘庚上》篇有:“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稠;,《酒浩》篇有:“妹土嗣尔股肪纯,其艺黍翟,奔走事厥考厥长”。  
    粟(1):谷子;《禹贡》篇有:“四百里粟,五百里米”。  
      以上是未加工的百谷,古人把这些粮食加工后做成熟食则有:  
    粮(1):干粮;《费誓》篇有:“峙乃粮粮,无敢不逮,汝则有大刑”。  
    食(6):指食物;民食,引申指农业生产;《尧典》篇有:“食哉惟时”。玉食:美食;《洪范》篇有:“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  
    粮(1):食粮;《费誓》篇有:“峙乃粮粮,无敢不逮,汝则有大刑”。  
    另外果树记载有桑、橘、抽等:  
    桑(1):树名,桑有堪;《禹贡》篇有:“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  
    橘(1),抽(1):水果名;《禹贡》篇有:“厥包橘抽锡贡”。  
    “中国粮食作物的种类在新石器时代己有粟、黍、稻、麦等种类,其中又以粟和稻种植的时间最早,分布的地区最广。到西周时期已大体俱全了。其中粟和翟又是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z}。在《尚书》中,提到粮食作物,主要也是讲粟翟。例如《盘庚》篇说:‘,’隋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同(gang)又黍、翟”,《酒浩》篇说:“其艺黍樱,奔走事厥考,厥长”,这都反映了黍、樱在这个时期的重要性。  
  1.2生活和生产所需物品的记载  
    民以食为天,解决了基本的吃饭,生存无虞了,先民也不放弃对于那些未能驯化的野生植物的利用,用以改造自己的生活。如其对“草”的称谓,计有草、卉、当菱、茨、菱、著茅、藻、麻、桌等。例:  
    草(6):草木植物总称;《尧典》篇有:“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禹贡》篇有:“厥草惟夭,厥木惟乔厥土赤值坟,草木渐包厥草惟舔,厥木惟条”;《洪范》篇有:“五者来备,各以其叙,庶草蕃庞(wu)"。  
    卉(1):草总称;《禹贡》篇有:“岛夷卉服”。  
    茨(1):茅、苇之类;《梓材》篇有:“若作室家,既勤垣墉,惟其涂壁茨”。  
    菱(1):喂牲口的草;《费誓》篇有:“鲁人三郊三遂,峙乃当菱,无敢不多,汝则有大刑”。自菱:喂牲口的草;《费誓》篇有:“峙乃自菱”。  
    除了草以外,《尚书》中还记载了大量的树木相关的内容:乔、干、木、柏、柱(chun)、漆、桑、树、松、条、桐、抽、橘、犀、桔、莫、刊、朴、桔、器、琴、瑟、矢等。  
    乔(1):高大;《禹贡》篇有:“厥草惟夭,厥木惟乔”。  
    柏(3),钝(1):树名;《禹贡》篇有:“钝、斡、括、柏”。  
    漆((2):树名;《禹贡》篇有:“厥贡漆丝,厥筐织文厥贡漆、、、,厥筐纤扩;。  
    犀(1):山桑;《禹贡》篇有:“厥筐犀丝”。  
   
   
   
    松(1):树名;《禹贡》篇有:“岱吠丝、桌、铅、松、怪石”。  
    条(1):枝条,引申为长;《禹贡》篇有:“厥草惟睬,厥木惟条”。  
    桐(1):树名;《禹贡》篇有:“羽欧夏翟,峰阳孤桐”。  
    这些记载虽然与人们的吃饭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间接地改善了人们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也都有效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农事活动的频繁反映出先民对于土地的开发  
    通过对《尚书》中记载的农作物的研究,可以看到人类活动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些农事活动的频繁化与经常化,使得土地的开发和利用更加充分。先人通过辛勤的尝试与耕作,合理配置与布局,推广科学技术,改良品种,增肥改土,改进经营和管理方式,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人们付出了有效的劳动,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适地适种,才能获得高产、优质。因此农业生产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重视自然地理环境因素深刻影响的过程,而一部农业发展史则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文明史。  
  2.1农事活动对于壤土的改造  
    土壤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土壤的本质属性是具有肥力,而让土地具有肥力则是人力改造的结果。田地、土壤是关系非常密切的词语,这几个字在《尚书》中多次出现,意义也大致相近,土字共出现55次,田字共出现18次,壤字共出现5次,另外于土地、田地相关的败字在《尚书》中出现4次,堡字出现了6次,苗字出现1次。  
    从开放的自然系统里看,外界的物质和能量由其它的自然地理要素不断向土壤输入,必然引起土壤存在状态的改变;而土壤通过自身的肥力,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因素(水分和养料)以及协调环境条件(温度和空气);《禹贡》篇中根据土色、质地和水文学,将九州土壤分为白壤、黑坟、赤值、涂泥、青黎和滨海广斥等,同时结合地形、植物和土壤利用等方面的因素,将土壤进行分类,显然是世界上土壤分类最早的实验。这种土地分类的级别是到土类,是一种应用层面上的分类。  
    土:泥土、土壤,《益樱》篇有“惟荒度土功”,就是指治理水土的事;《酒浩》篇有“惟曰我民迪小子惟土物爱”,其中土物是指土里生长出来的农作物,土生土长就有了另一层引申义,即乡土的、本土的意指;《召浩》篇有“自服于土中”,土中指洛邑,洛邑在九州的中心,这里面又有土地、国土的意思,进而演化为国土、疆土之意。  
    壤,《尚书》全书中出现的5次中有4次在《禹贡》篇:“厥土惟白壤”、“厥土惟壤”、“厥土惟黄壤”、“成则三壤,成赋中邦”,皆为土壤之意,另《康王之浩》篇有“敢执壤奠”,是土壤、地里所产出的(物品、农作物)。按李学勤本《尚书正义》的解释,冀州土壤本色为然,水去土复其性,色白而壤,而雍州色黄而壤;豫州只言壤,不言其色,是因为州内之土的颜色不统一、无法概括的原因;九州别定赋税,依据三种土壤而定,因土壤的肥瘩存在差异,故分其壤为上中下三等。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古人对于土壤肥力的认识还是比较科学的,所以能够根据土地的产出来计算肥瘩的等级,且大略地分为三品,从而定赋为九等,以之为贡赋之差。  
    万物土中生,所以为了发展农业生产,人们十分重视土壤资源的开发、利用及改良,如开垦荒原、平整土地、耕作施肥,灌溉排水等。于是在开垦前的自然土地一旦经历了人们的劳动,就由自然化的土壤逐渐地向耕种化的土壤方向演进,最终成了劳动的产物。土壤是一种非常珍贵的可再生资源,由于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土壤过程又具有继承性和叠加性,土壤的性质也就多样化,因此古代对于土壤属性、生产力状况等因素的研究也就显得弥足珍贵。  
  2.2亦苦亦甘的农事活动  
    为了使农业得以发展,要有相应的农耕活动和农耕工具的创造,反映在传说中就是神农氏创制斤斧来相,以垦草莽。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就是人们对于农事活动的规律性的把握:稼稿、勤、艺、劳、农、后樱、稽、殖、种、侄等文字记载。《盘庚》中直接涉及农业状况者,如:“若农服田力稿,乃亦有秋。乃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作劳,不服田亩,越其周有黍翟”。这是盘庚率臣民迁殷后,对那些不愿在殷地居住的臣民训诫的一番话。前者把农业比作结网的大绳,后者则告诉人们:如果农人不去劳作,那就会得不到好的收成。言外之意就是不参加农事活动就会使社会生活受到严重的影响。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