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2|回復: 0

[古代科技] 灿烂的农耕文明:著名水利工程多建于战国时期(4)

[複製鏈接]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8-11 10: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人民网
二、华夏农耕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在古代,中国不论是农业技术还是经济制度,都远远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文化传播上,不仅对亚洲周边国家产生过深刻影响,欧洲各国也从中国古代文明中吸取了不少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成果。
就农业生物品种而论,中国最早驯化育成的水稻品种,3000年前就传入了朝鲜、越南,大约2000年前传入日本。大豆是当今世界普遍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它是中国最早驯化并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据文献记载,中国育成的良种猪在汉代就传到大秦(罗马帝国),18世纪传到英国。当今许多重要猪种,都有中华猪的血统。养蚕缫丝技术,2000多年前就传入越南,公元3世纪前后传入朝鲜、日本,6世纪时传入希腊,10世纪左右传入意大利,后来这些地区都发展成为重要的蚕丝产地。果树中的柑橘、枇杷、杏、梅、李、桃、荔枝、龙眼以及蔬菜中的白菜、芥菜、萝卜等,都是中国首先选育出栽培品种,然后在不同时代通过各种渠道传播到世界各国的。这里我们想特别提到中国的茶。中国是茶树原产地,据《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地“园有芳、香茗”,巴人把它们作为贡品献给商王。“茗”即茶,说明早在商代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已经种茶。如今茶成了世界上的重要饮料之一。日本、俄国、印度、斯里兰卡以及英国、法国,都先后从中国引种了茶树。
中国古代发明创造的一整套传统农具,几乎都被周边国家全盘引进吸收,对这些地区的古代农业发展起了很大作用。作物播种用的牛拉耧车、犁铧上用于翻土压草的犁壁、扬水专用的翻车和加工谷物用的水碾等几件大型农具,后来传到了欧洲,其中所运用的某些原理和工艺甚至影响了后来发明的农业机械。谷物扬簸去秕的手摇风车、水碓水碾、水动鼓风机(水排鼓风铸铁装置)、风力水车以至人工温室栽培技术等的发明,都比欧洲各国早1000多年。此外,田间管理技术和措施,也有许多传到了世界其他国家。农家有机肥的积制施用技术、绿肥作物肥田技术、作物移栽,特别是水稻移栽技术、园艺嫁接技术以及众多的食品加工炮制技术等,组成了传统农业技术的完整体系,在文明积累的历史长河中起到了开创和启迪的作用。正如达尔文在他的《物种起源》一书中所说:“选择原理的有计划实行不过是近70年来的事情,但是,在一部古代的中国百科全书中,已有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当然,这里所写的都是先人留下的辉煌。

三、古代农业经营思想
与宏观农业思想相比较,中国的微观农业思想出现较晚,论述较少,影响也较小。这是由中国封建经济及其上层建筑的集权专制特征所决定的。从“治国平天下”的总目标出发,中国古代的宏观农业思想不仅把经济发展(富国)作为其内在导向,而且将它与国家政治安定和军事强盛联系起来。在生产结构、生产资料、劳动力和生产过程等方面,宏观农业思想侧重于满足社会总需求、调整生产关系和鼓励农业发展的理论阐发,而微观农业思想较多地以单个经营单位的价值增值(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为主要目的。这些微观农业经营思想大多出自历代农学家之手,散见于中国古代的各类农业典籍之中。
虽然在先秦时代中国就已出现了考究经商致富的“治生之学”,但具体论述农业经营的见解却不多。魏国李悝的“尽地力之教”,被认为是古代农业集约经营的首倡者。他说,农民要是“治田勤谨”,那么每亩就增产三斗,要是偷懒就减产三斗。怎样才算“勤谨”?李悝有个要求:“(治田)必杂五种,以备灾害,力耕数耘,收获如盗寇之至。”这里的“必杂五种”最值得关注,他告诫农民,种地不能只种一种作物,而要几种作物错开种植,万一某种作物遇灾失收,其他作物还可有收,不至于发生全年失收的情况。
汉代出现过几种农业典籍,多已失传。今有《锸ぶ书》、《四民月令》的辑佚本传世。前者是一部农业技术类著作,后者则是月令家政类农书的滥觞。《四民月令》的作者崔出身东汉冀州安平(今河北安平县)的名门望族,他本人当过几任地方官。他的书记载了当时的士大夫家庭的生产经营活动。“四民”指士、农、工、商四种行业。书中除了每月的农业生产安排外,还记载了一个士大夫家庭的其他日常活动,如祭祀、社交、子弟教育、习射、饮食以至采药制药、晾晒衣物,等等。其中提到利用市场价格涨落来进行的各种商业经营活动,反映了当时的商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这时候,“农业”概念的内涵已经有了很大的扩展,它在表述上不仅包含种植业、养殖业、水产业、畜牧业和林果业,许多情况下甚至包含了农家手工业。这意味着此时已形成了农业上的多种经营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代又有几种新的农书问世,除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完整保存至今外,其他都散逸不存了。贾思勰被公认为古代杰出农学家。《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的第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大约成书于公元6世纪三四十年代。 “齐民”指的黎民百姓,“要术”指的谋生要诀。显然,他写书的目的是为了给老百姓看的,所以书的内容都是农家所必备的生产生活知识。贾思勰的农业经营思想集中到一点,就是精耕细作,务求高产。他告诫说:“凡人家营田,须量己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还说:“谚曰:‘顷不比亩善’,谓多恶不如少善也。”如此直截了当地提出“粗种百亩不如精种一亩好”,可见他是很反对广种薄收式的粗放经营的。至于如何做到“少善”,那就得仔细阅读他的《齐民要术》了。
贾思勰之后500年间的隋唐五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农书著作有近40种,可惜流传至今的甚少。
宋元明清时代,著录在册的农书有300余种。宋代出现的《劝农文》和《耕织图》,属于农业技术知识普及类的农书,反映了这时期的农业技术推广思想已被知识分子们所认同。南宋陈辍杜┦椤返拇葱轮处是他关于“地力常新壮”的见解。他认为田地耕种三五年地力就衰减的说法是不对的,只要加以施肥管理,就能做到“益精熟肥美”。他提出的“用粪犹用药”的命题,甚至与今天的高科技农业倡导的“精准农业”都有异曲同工之妙。明末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汇集了前人的农业技术成果,吸取了传教士带来的西方农业科学知识,并结合自己亲自所做的农业实验,综合而成一部不朽的农学巨著。在农业科学探索上,他首开实验农学的先河,大凡他所收录的农业新技术、新品种,都经过“再三试之”,体现了一个农业科学家严谨与负责的态度。(待续)
注:本文摘录自由姜春云主编、人民出版社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农业实践概论》一书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