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7|回覆: 0

[古代科技] 燦爛的農耕文明:著名水利工程多建於戰國時期(4)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8-11 10: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網
二、華夏農耕文明對世界的影響
在古代,中國不論是農業技術還是經濟制度,都遠遠走在世界的前列。在文化傳播上,不僅對亞洲周邊國家產生過深刻影響,歐洲各國也從中國古代文明中吸取了不少物質的和精神的文明成果。
就農業生物品種而論,中國最早馴化育成的水稻品種,3000年前就傳入了朝鮮、越南,大約2000年前傳入日本。大豆是當今世界普遍栽培的主要作物之一,它是中國最早馴化並傳播到世界各地的。據文獻記載,中國育成的良種豬在漢代就傳到大秦(羅馬帝國),18世紀傳到英國。當今許多重要豬種,都有中華豬的血統。養蠶繅絲技術,2000多年前就傳入越南,公元3世紀前後傳入朝鮮、日本,6世紀時傳入希臘,10世紀左右傳入意大利,後來這些地區都發展成為重要的蠶絲產地。果樹中的柑橘、枇杷、杏、梅、李、桃、荔枝、龍眼以及蔬菜中的白菜、芥菜、蘿蔔等,都是中國首先選育出栽培品種,然後在不同時代通過各種渠道傳播到世界各國的。這裏我們想特別提到中國的茶。中國是茶樹原產地,據【華陽國志・巴志】說,巴地『園有芳、香茗』,巴人把它們作為貢品獻給商王。『茗』即茶,說明早在商代西南地區的少數民族已經種茶。如今茶成了世界上的重要飲料之一。日本、俄國、印度、斯裏蘭卡以及英國、法國,都先後從中國引種了茶樹。
中國古代發明創造的一整套傳統農具,幾乎都被周邊國家全盤引進吸收,對這些地區的古代農業發展起了很大作用。作物播種用的牛拉耬車、犁鏵上用於翻土壓草的犁壁、揚水專用的翻車和加工穀物用的水碾等幾件大型農具,後來傳到了歐洲,其中所運用的某些原理和工藝甚至影響了後來發明的農業機械。穀物揚簸去秕的手搖風車、水碓水碾、水動鼓風機(水排鼓風鑄鐵裝置)、風力水車以至人工溫室栽培技術等的發明,都比歐洲各國早1000多年。此外,田間管理技術和措施,也有許多傳到了世界其他國家。農家有機肥的積制施用技術、綠肥作物肥田技術、作物移栽,特別是水稻移栽技術、園藝嫁接技術以及眾多的食品加工炮製技術等,組成了傳統農業技術的完整體系,在文明積累的歷史長河中起到了開創和啟迪的作用。正如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所說:『選擇原理的有計劃實行不過是近70年來的事情,但是,在一部古代的中國百科全書中,已有選擇原理的明確記述』。當然,這裏所寫的都是先人留下的輝煌。

三、古代農業經營思想
與宏觀農業思想相比較,中國的微觀農業思想出現較晚,論述較少,影響也較小。這是由中國封建經濟及其上層建築的集權專制特徵所決定的。從『治國平天下』的總目標出發,中國古代的宏觀農業思想不僅把經濟發展(富國)作為其內在導向,而且將它與國家政治安定和軍事強盛聯繫起來。在生產結構、生產資料、勞動力和生產過程等方面,宏觀農業思想側重於滿足社會總需求、調整生產關係和鼓勵農業發展的理論闡發,而微觀農業思想較多地以單個經營單位的價值增值(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為主要目的。這些微觀農業經營思想大多出自歷代農學家之手,散見於中國古代的各類農業典籍之中。
雖然在先秦時代中國就已出現了考究經商致富的『治生之學』,但具體論述農業經營的見解卻不多。魏國李悝的『盡地力之教』,被認為是古代農業集約經營的首倡者。他說,農民要是『治田勤謹』,那麼每畝就增產三斗,要是偷懶就減產三斗。怎樣才算『勤謹』?李悝有個要求:『(治田)必雜五種,以備災害,力耕數耘,收穫如盜寇之至。』這裏的『必雜五種』最值得關注,他告誡農民,種地不能只種一種作物,而要幾種作物錯開種植,萬一某種作物遇災失收,其他作物還可有收,不至於發生全年失收的情況。
漢代出現過幾種農業典籍,多已失傳。今有【鍤ぶ書】、【四民月令】的輯佚本傳世。前者是一部農業技術類著作,後者則是月令家政類農書的濫觴。【四民月令】的作者崔出身東漢冀州安平(今河北安平縣)的名門望族,他本人當過幾任地方官。他的書記載了當時的士大夫家庭的生產經營活動。『四民』指士、農、工、商四種行業。書中除了每月的農業生產安排外,還記載了一個士大夫家庭的其他日常活動,如祭祀、社交、子弟教育、習射、飲食以至採藥製藥、晾曬衣物,等等。其中提到利用市場價格漲落來進行的各種商業經營活動,反映了當時的商品經濟已經有了一定的發展。這時候,『農業』概念的內涵已經有了很大的擴展,它在表述上不僅包含種植業、養殖業、水產業、畜牧業和林果業,許多情況下甚至包含了農家手工業。這意味着此時已形成了農業上的多種經營思想。
魏晉南北朝時代又有幾種新的農書問世,除了賈思勰的【齊民要術】完整保存至今外,其他都散逸不存了。賈思勰被公認為古代傑出農學家。【齊民要術】是世界上現存的第一部農業百科全書,大約成書於公元6世紀三四十年代。 『齊民』指的黎民百姓,『要術』指的謀生要訣。顯然,他寫書的目的是為了給老百姓看的,所以書的內容都是農家所必備的生產生活知識。賈思勰的農業經營思想集中到一點,就是精耕細作,務求高產。他告誡說:『凡人家營田,須量己力,寧可少好,不可多惡。』還說:『諺曰:「頃不比畝善」,謂多惡不如少善也。』如此直截了當地提出『粗種百畝不如精種一畝好』,可見他是很反對廣種薄收式的粗放經營的。至於如何做到『少善』,那就得仔細閱讀他的【齊民要術】了。
賈思勰之後500年間的隋唐五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的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農書著作有近40種,可惜流傳至今的甚少。
宋元明清時代,著錄在冊的農書有300餘種。宋代出現的【勸農文】和【耕織圖】,屬於農業技術知識普及類的農書,反映了這時期的農業技術推廣思想已被知識分子們所認同。南宋陳輟杜┦欏返拇蔥輪處是他關於『地力常新壯』的見解。他認為田地耕種三五年地力就衰減的說法是不對的,只要加以施肥管理,就能做到『益精熟肥美』。他提出的『用糞猶用藥』的命題,甚至與今天的高科技農業倡導的『精準農業』都有異曲同工之妙。明末徐光啟的【農政全書】匯集了前人的農業技術成果,吸取了傳教士帶來的西方農業科學知識,並結合自己親自所做的農業實驗,綜合而成一部不朽的農學巨著。在農業科學探索上,他首開實驗農學的先河,大凡他所收錄的農業新技術、新品種,都經過『再三試之』,體現了一個農業科學家嚴謹與負責的態度。(待續)
註:本文摘錄自由姜春雲主編、人民出版社與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農業實踐概論】一書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