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69|回覆: 0

[古代科技] 『衣食父母』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08-11-10 10:5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新民晚報
宋浩傑
   
    『衣食父母』在辭海中的解釋爲『賴以爲生者』。
   
    黃道婆,宋末元初松江府烏泥涇人(今徐匯區華涇鎮東灣村人)。流落崖州三十餘年,於元元貞年間返回故里。黃道婆回到故里以後,將海南的棉紡織技術與江南原有的先進麻紡和絲織技術相結合,經過革新與創造,形成了一套與棉纖維相適應的手工棉紡織工藝與工具,促進了以松江爲中心的江南棉紡織業的蓬勃發展。黃道婆的棉紡織技術不僅促進江南的棉紡織業發展,還輻射到我國北方的許多地區,甚至還到國外,手工生產的棉布在世界市場上也風靡一時。明末清初,松江府已成爲全國生產棉布的中心。『1869年,全國遠距離銷售的棉布中,松江府的七縣一廳占全國銷售總數的三分之二』(見中國紡織大學教授趙文榜:【黃道婆與棉紡織技藝革新】一文)。博得了『松郡棉布,衣被天下』的美譽。在當時,手工生產的棉布恩惠了底層百姓,較好地解決了明清兩代大量增殖的廣大百姓的穿衣禦寒問題。
   
    徐光啟,字子先,號玄扈。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生於上海,晚年升任禮部尚書兼文淵閣大學士。明崇禎六年(1633年)在北京去世。明崇禎十四年(1641年)在上海『肇嘉浜北原』下葬(徐匯區南丹路17號『光啟公園』內)。明末朝政混亂,賦稅增加,加上自然災害,當時饑荒現象已成爲社會動盪的重大問題。爲了解決這些問題,徐光啟大力推廣從國外引進並已在福建紮根且產量又極高的『番薯』,在全國取得成功。見土就長的『番薯』等農作物被稱爲『窮人的糧食』,是饑民賴以生活的糧食保障。十六世紀『番薯』等美洲作物的引種並取得成功,是中國歷史上繼水稻革命以後的『第二次農業革命』。引種最直接的結果是導致了中國人口的大量繁殖和爆炸性增長。『據統計,中國人口從明末的五千多萬,到乾隆年間的近三萬萬。一百多年間的人口增長達6倍之多,究其原因,『番薯』等美洲作物在全國範圍內的推廣,不得不說是一個重要因素。『(見何秉棣:【1368-1953年中國人口研究】一文)
   
    究其徐匯區方圓54.76平方公里的土地,實在是一個人傑地靈的地方,在她的歷史發展長河中,既孕育出黃道婆這樣的歷史偉人,又曾是徐光啟這樣歷史偉人的歸宿地。由於這些歷史偉人在當時社會所作出的豐功偉績,較好地解決了中華民族底層百姓急需要解決的穿衣吃飯問題,使社會趨於穩定,同時也極大地促進了中華民族的繁榮昌盛和國家的經濟發展。因此,應該說:歷史偉人黃道婆、徐光啟是人民群眾的『衣食父母』。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