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14|回覆: 0

[古代科技] 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特點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07-9-21 16: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摘自【文摘報】
『三農』問題(即農業、農村、農民)是近幾年高考經常考查的熱點問題,因而加強對中國古代農業史的系統複習尤為必要。這裡我們就談談中國古代農業發展的特點。
  第一,『農本』和『以農立國』思想是歷代統治者一貫的指導思想。重農抑商是中國古代封建自然經濟和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發展的產物。它的實行,在封建社會初期,對國家安定、新興地主階級政權的鞏固和社會經濟的發展起過一定積極作用。但該政策把工商業和農業對立起來,壓制工商業的發展,其結果必然會阻礙商品經濟的發展,使農業長期停滯在自然經濟的水平上。明清時期,重農抑商政策嚴重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是導致中國落後於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二,農作物品種不斷增多;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前期發展,後期停滯。『五穀』在商周時期已經種植。明代引進了玉米和番薯。清代前期種植經濟作物已很普遍。從秦漢到隋唐,農業生產工具與生產技術不斷發展,鋼刃鐵農具在隋唐時期已普遍使用,隋唐出現了筒車和曲轅犁。農業生產工具在宋代以後無大的改進,這預示着封建生產力已經走到了盡頭,商品經濟的發展必將促使新的生產關係出現。
  第三,耕地面積和糧食總產量不斷增長。自秦漢到明清,耕地面積呈不斷擴大趨勢。西漢時期,江南、西域和西南的土地都得到一定的開發。隋唐時期,江南的土地資源進一步被利用,適於種植高產稻的圩田很普遍,開墾山地的現象也很多。明清時期,連不適宜生長稻、麥的貧瘠沙窪地也被利用起來。耕地面積的不斷擴展,使糧食總產量大幅增加。
  第四,農產品的商品化程度逐漸提高。唐代以前,農產品商品化趨勢並不明顯。唐朝時期,茶葉成為生活的必需品。唐朝中期,政府開始徵收茶稅,這是農產品商品化的典型。元朝時期,棉花種植遍及南方,明代已推向江北。明清時期,棉花、蠶桑、茶葉、煙草、花卉、油料、藥材等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擴大,形成了一些專業生產區域。農業商品化直接促進了商品經濟的發展。
  第五,賦稅制度隨土地制度的變化而變化。中國古代賦稅制度的變化主要呈現兩大趨勢:一是以人丁為主逐漸變為以田畝為主,說明封建國家對農民的人身控制逐漸松馳,二是由實物和力役為主逐漸變為以貨幣地租為主,說明我國商品經濟在不斷的發展。
    (摘自【文摘報】,只擷取片段,標題另擬)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