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14|回覆: 0

不當家教易致孩子『心病』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1-3-21 14:1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今年3歲的小綜,要上幼兒園了,父母把他從老家接回來。由於在祖父母的溺愛中長大,小綜在爸爸媽媽面前也當起了『小皇帝』。面對不聽話、固執的兒子,父母對他的蠻橫無理進行了指責。小綜有一天突然說出:『爸媽死了才好呢!』專家表示,兒童心理出現問題,除了遺傳、生活方式等因素外,家庭教育的缺失越來越占主導位置。家庭極端教育都極易令孩子出現緊張、焦慮、退縮、恐懼等情緒問題,引發不同形式的心理疾病。" R1 C: Y" Q; q
  誤區:只有一個孩子,給他最好的/ T* C, W* n; K8 _
  分析:過分驕縱,小孩『脾氣大』+ G7 c2 ^- S9 D7 x9 e4 H
  小綜的行為就極具攻擊性。攻擊性行為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形式。更多的孩子是採用語言攻擊,謾罵、詆毀,故意給對方造成心理傷害。他們口中常說諸如『不喜歡這個』、『不跟你好了』、『煩死了』等。
/ Z1 U* m/ X) `6 X1 R6 l9 n   專家指出,攻擊性行為形成的關鍵期是嬰幼兒階段,父母脾氣暴躁,當孩子的行為令其不滿意時,訓斥、打罵,為孩子樹立了攻擊性行為的模型,形成了攻擊意識。在溺愛嬌慣縱容孩子的環境中生長的孩子常表現出任性、蠻橫、不講理。家庭成員教育態度的不一致並將分歧在孩子面前表現出來,如孩子犯錯時,有批評、有訓斥、有體罰的、也有哄騙的,孩子與大人意見相左無法侍從,極易產生強烈的攻擊意識,稍不如意就以攻擊的手段來發泄不滿情緒,甚至發展到以攻擊他人為樂趣的地步。
: o- X1 z2 O! P2 f   誤區:『嚇一下,小孩就聽話』
) e6 p. T! X7 ~- d- l$ c( ^8 e   分析:恐嚇教育,孩子易焦慮  {; m. i4 n. E2 F% T6 X/ @9 @* U
  今年8歲的芊芊一直有『肚子疼』的毛病,且經常在早晨上學前『發作』,醫生檢查後診斷,肚子疼是假的,由於恐懼上學而患上了焦慮症才是真的。
6 S* {: p5 |' i3 z   專家指出,兒童焦慮症常見是分離焦慮,多發病於學齡前期,主要表現為兒童與親人分離時產生的焦慮反應。由於焦慮中的孩子會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尋找親人上。他們可以表現出不吃、不喝、不玩,還會引起孩子生理上的應激反應,長時間焦慮,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這些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發燒、肚子疼等等。
: r& C' W6 r. d% U* p+ X- t   誤區:『不打不成才?』
6 t+ {9 l! N5 }4 }5 K1 n+ H   分析:以打代教,孩子『愛說謊』# ~# o1 c6 }8 N5 C7 u
  6歲的琪琪很喜歡說話,經常自言自語說個不停,有時媽媽在看電視,身邊的她仍然說個不停。更嚴重的是,近來,琪琪越來越喜歡說謊,一會兒說同學欺負了她,一會兒又說自己考了100分。
6 i  m( }, v0 \7 y; p   專家表示,有些家長忙於工作,忽視了孩子需要關心的要求,當孩子一次偶然的說謊或者眨眼後,家長注意了,關心了,就可能在孩子心裡產生影響。有些家長習慣以打代教,一發現孩子說謊就是一頓痛打,這不利於孩子的身心發展,甚至會令孩子不斷『改進』說謊技術來對付家長的打罵。
1 p( P0 ~. L4 V* p   專家有話, m' z; c: g7 q6 c1 r, v
  家長期望『過高』、『過低』都不當
' S" l# C& x; Q, q   成人存在的心理問題多是在童年引起的,兒童的心理問題應當引起重視。心理專家表示,造成兒童壓力引起心理疾病的情況主要是由家庭原因決定的。
. ]# w+ J! `# @$ D0 e2 Q; X) _" T/ Y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一種情況存在於放縱型家庭,家人對孩子過度溺愛,孩子習慣索取,不懂得奉獻。一旦進入學習氛圍,在學校嚴格的教育方式下,容易形成焦慮、偏執、脾氣暴躁等心理問題。還有一種情況是專制型家庭,家長對孩子要求過於嚴格,孩子容易形成自卑、膽怯、迴避的性格,成長過程中,在學習的壓力下,容易形成心理疾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