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摘自【歷史分光鏡】 集約農作可利用婦女與兒童力從事較爲不勞累的工作,如除草、除蟲、施肥之類。同時集約農作要求長期而繼續的工作。是以集約農作既可減少季節性的勞力閒置,又可使次級勞動力也投入生產。一年多作更縮短了土地休閒的時間。然而,中國的北方究竟有相當長期的霜期。漢帝國的核心區域爲關中與中原,冬季頗長,生長季節大受氣候的影響而縮短。於是一歲之中,到底免不了有勞力需求分布季節性不均勻的現象。春耕秋獲,最爲忙碌,而冬季則不失爲閒季。
閒季中主要勞動力(男性)及全年中未完全使用的次要勞動力(女性及兒童)都可有相當的時間從事其他非農業性的工作。凡此多少吸收了一些季節性的勞力閒置。其成果不是農業活動的間接支援,即是生產可出售的貨品。有一些經濟學家稱這種非農業性活動爲『Z』類活動。
王褒的【僮約】是兩漢時代的幽默作品。髯如便了,原屬於成都楊家,在王褒由原主買得便了時,便了要求將一應工作全部開單列出。【僮約】中列舉了一個假想農各項農業活動,也包括了修繕漁獵畜牧負販製造,各項非農業性的工作。農業活動了包括耕種、果蔬園藝種類,修繕工作包括修葺房屋溝渠農具,負販包括菜、家禽、雜貨等等,製造則包括編席結索及竹木器用。負販範圍可到主要道路及小路上的大小市聚。而出售的貨品都不外同上述非農業活動生產所得。
農捨生產無疑會由近村貿易逐步發展爲一個貿易市場網,其網絡足以聯繫若干分散的聚落,使當地交易構成一種市場性質的農業經濟。宇都宮清吉研究【僮約】,指出【僮約】中的當地貿易可達兩個範圍。一個大圈子以二百公里爲半徑,一個小圈子以五十公里爲半徑。【僮約】本身列舉的貿易地點,也可分別爲大都市、小城、市聚各級,符合網絡分枝的情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