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問:我家小寶快3歲了,只要他在,家裏就像是搶劫後的現場,從玩具到家裏的大小物件基本逃不過他的『魔爪』,拆電動小車、撕盆栽葉子、拿沙灘拍敲電視屏幕,就是個『小破壞王』,一刻也閒不住靜不下,我們擔心孩子是不是有『多動症』,影響以後上學,這可怎麼辦? 長沙家長 劉女士1 E5 X2 d" x: g' P' B6 l& l2 |
答:很多家長只要發現寶寶好動就以為是『多動症』,其實不然,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和『多動症』是有區別的:好動兒童的活動一般是有原因、有目的、有序的,多動症兒童的活動行為多具衝動性,缺乏目的性,是雜亂的;好動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能聚精會神,還討厭別人干擾,而多動症孩子玩什麼都心不在焉和無法有始有終;好動孩子在陌生的環境裏和特別要求下能約束自己,可以靜坐,而多動症孩子根本坐不住,靜不下來;好動孩子思路敏捷、動作協調、沒有記憶辨認的缺陷,而多動症孩子則有明顯不足。( I5 `1 R4 D0 c* H! ~. R3 \5 E
好動是兒童受到好奇心的驅使,不斷去探索周圍世界,提升自身的運動能力和思維能力的一種行為表現,也是寶寶獲取知識的重要途徑。這一階段兒童需要反覆與周圍環境中的事物進行接觸和練習,才能漸漸掌握他自己的身體。而寶寶聽到、看到和感受到的,更是需要長時間的消化,才能升華到一定的理解。寶寶接觸到的一切,無論通過哪種方式,都會在他的大腦中留下印跡,為他將來進行抽象的思維和學習,打下最初的基礎。從這一點來說,越是好奇心強的寶寶越是活潑好動,越是活潑好動的寶寶大腦活動得就越多越聰明。
& n+ ?0 M" G! R9 v* s4 O 因此,家長不必過於擔心寶寶好動,他其實是在玩耍和行動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和探索。父母可以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放手讓他盡情玩耍。在放手的同時,家長千萬不要忽略關注和培養孩子的專注力,這是很重要的。此外,父母可以利用寶寶的好奇心,跟寶寶一起玩遊戲,並在玩的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寶寶進行引導,讓寶寶動腦筋去思考,自己動手去解決,從而促進大腦的發育。如果寶寶拿到一個球拍或是抓別人的棋子,媽媽就可以告訴寶寶這是什麼,可以拿來做什麼用,可以怎麼玩,引導寶寶去觀察打羽毛球的動作,讓他學習模仿,告訴他等他長大一點兒了也可以玩。這樣既可以豐富寶寶的知識,又可以培養寶寶的興趣及觀察能力、模仿能力,還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鍛煉寶寶與他人交往的能力。 萬嬰教育機構蒙氏教育專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