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國學網 宋應星,明朝萬曆十五年(公元1587年)出生於江西奉新縣,大約在清順治年間(公元1661年前後)去世。是明代(公元1368年至1644年)傑出科學家,被譽爲『中國的狄德羅(Denis Diderot,18世紀法國博學多才的思想家)』。
宋應星勤於著書,在做官期間就已完成了【論氣】、【談天】、【原耗】、【美利箋】、【雜色文】、【天工開物】等哲學和技術著作。在告老還鄉之後,又以文學著述自娛。宋應星大部分著作可惜已失傳,現只存【天工開物】、【野議】、【論氣】、【談天】和【思憐詩】五部作品。從中可看出他樸素的唯物主義哲學思想和文學造詣。
宋應星最著名和最有影響力是【天工開物】。此書詳細敘述了各種農作物和工業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組織經驗,既有大量確切的數據,又繪製了123幅插圖。全書分上、中、下三卷,又細分爲十八卷。上卷記載了穀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蠶絲棉苧的紡織和染色技術,以及製鹽、製糖工藝。中卷內容包括磚瓦、陶瓷的製作,車船的建造,金屬的鑄鍛,煤炭、石灰、硫磺、白礬的開採和燒制,以及榨油、造紙方法等。下卷記述金屬礦物的開採和冶煉,兵器的製造,顏料、酒麴的生產,以及珠玉的採集加工等。
宋應星注意從一般現象中發現本質,在自然科學理論上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首先,在生物學方面,他在【天工開物】中記錄了農民培育水稻、大麥新品種的事例,研究了土壤、氣候、栽培方法對作物品種變化的影響,又注意到不同品種蠶蛾雜交引起變異的情況,說明通過人爲的努力,可以改變動植物的品種特性,得出了『土脈歷時代而異,種性隨水土而分』的科學見解,把中國古代科學家關於生態變異的認識推進了一步,爲人工培育新品種提出了理論根據。
在物理學方面,新發現的佚著【論氣・氣聲】篇是論述聲學的傑出篇章。宋應星通過對各種音響的具體分析,研究了聲音的發生和傳播規律,並提出了聲是氣波的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