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150|回覆: 0

[古代科技] 宋代數本論學派何以能成立?(1)

[複製連結]
真衣 發表於 2012-4-25 15: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國學文化
在中國哲學史上,宋代無疑是一個學派興起的時代。就宋代道學而言,就有理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功利學派等。此外還有一個被大家所忽略的學派,即象學派和數學派。作為易學的學派,象數學派早在漢代就已經形成;作為哲學學派,則是到了宋代才正式形成,其標誌就是象數學派內部的區分――分為象學派和數學派。象學派代表人物是周敦頤、朱震、來知德、方孔蕁⒎揭災牽數學派代表人物是劉牧、邵雍、張行成、蔡沈。
象學派和數學派形成的關鍵是『象』和『數』這一對範疇由易學本原論的意義轉變為哲學本體論的意義。在易學本原問題上,象學派主張象在數先,象為第一位,數為第二位,由象生數,即卦爻象生成奇偶數。數學派主張數在象先、數為第一位,象為第二位,由數生象,即奇偶數、河洛數生成卦爻象。在哲學本體論問題上,象學派將易學的象本原論提升為哲學的氣(象氣)本體論,數學派將易學數本原論提升為哲學理(理數)本體論。
象學派的共同特點是象氣合一、以象氣解易,這一特點從漢代象數學派孟、京即已開始,至宋代才告完成,宋代象學派提出氣為世界本原的觀點。其中周敦頤將『太極』視為宇宙萬物的本原,這個『太極』 就是象氣合一、陰陽未分的本始狀態,由太極生成陰陽二氣,再生成五行之氣,二五之氣的交感才化生萬物。朱震將氣與象看成一體關係,認為卦象是對氣的模擬,以『象 』為氣聚而可見者,作為宇宙本原的太極為『一氣混沌而未判之時』,以氣為『天地之大本』,宇宙萬物『本於一氣』,並主張氣是『理』 的前提,是『理』得以存在的依據。明清時期 ,來知德主張氣象不離,象的實質即氣,氣的變化即象;以氣的交感為生成萬物的根本,認為萬物之質為『氣化而凝』,『理』隨氣的聚散而生亡。方以智將象數看成是氣化的形式和度數,象數與氣合為一體,這個合一的象氣就是宇宙本原。並提出『本一氣』的觀點,認為陰陽五行以及四時、六氣、萬事萬物都是氣的自身份化而成,不是母生子關係,而是自身的邏輯展開。
數學派的主要特點是理數合一,以理數解易。這一特點主要體現在以邵雍、張行成、蔡沈身上,劉牧則仍停留在氣本體論上。邵雍開始將數與理相結合併通過理將數提升為哲學本體。在數與理的關係上,認為數出於理、數可窮理,理與數是合一不分的,並提出『理數』一詞,『理數』指理具有數的規定性,亦即天地萬物生成變化的次序、法則,這個『理』實即條理、物理,亦即表述事物變化邏輯性、規律性的『數』,『數』指事物的次序、度量。這個表述『理』 的『數』即宇宙萬物的本原,數是『天地之所以肇者』、『人物之所以生者』、『萬事之所以得失者』。
數學派認為:存在於人心中又代表宇宙萬物本質的主客統一的『理數』――事物變化的理則即是『太極』, 是宇宙的本原。數本論的『數』即是『理數』,但此『理』不是程朱的天理、性理、本然之理,此『數』也不是畢達哥拉斯的幾何之數、形狀之數。邵、張、蔡數學派是與理學派、氣學派、心學派、功利學派相併列的宋明哲學流派,其數本論是與理本論、氣本論、心本論相併列的本體論形態。數學派、數本論在中國哲學及至世界哲學史上獨樹一幟,然歷代對此研究十分匱乏,因而對象數學派尤其是數學派、數本論的縱向發展與橫向比較的研究,就顯得更加重要 。
一、數與象

數學派主張數在象先、數為第一位象為第二位,在解釋【周易】經傳、術語命題時,主要採用『數』的分析 方法。從而形成易學及哲學上的數本論學派。
(一) 劉牧象數觀
劉牧是圖書學的『首倡者』,提出圖九書十說,重在以河圖洛書之數解釋【周易】。在『象』、『數』關係上主張象由數設:『極其數者,為極天地之數也。天地之極數五十有五之謂也。遂定天下之象者,天地之數既設,則象從而定也。』(【易數鈎隱圖・地四右生天九第八】)通過解釋【易傳】『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論述天下之象 (包括卦象、物象)來源於天地之數(即一至十中的奇偶數)。如其所說:『夫三畫所以成卦者,取天地自然奇偶之數也。』其【易數鈎隱圖】還認為聖人取法河圖洛書所顯示的奇偶數而畫八卦之象:『夫卦者,天垂自自然之象也,聖人始得之於河圖洛書,遂觀天地奇偶之數,從而畫之,是成八卦,則非率意以畫其數也。』這是主張取法河洛之數,與他所謂的『聖人觀象畫卦,蓋案龍圖錯綜之數也』
(【易數鈎隱圖遺論九事 ・重六十四卦推盪訣第二】)的龍圖錯綜之數相同。此外劉氏還認為大衍之數也是卦爻象的來源,他在【易數鈎隱圖遺論九事・大衍之數五十第三】章中說:『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蓍之神用也,顯陰陽之數,定乾坤之策,成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也。』上述天地自然奇偶之數、大衍之數、龍圖錯綜之數、河洛書之數四者之間之間的關係為:『天地之數出於河,是謂龍圖者也。』即所謂『戴九履一』的河圖數 ,『蓋易系所謂參伍以變,錯綜其數者也。太乃則而象之,遂因四正定五行之數』(【 易數鈎隱圖遺論九事・太氏授龍馬負圖第一 】)。而大衍之數五十亦出自天地之數五十五,認為生成萬物是木、火、金、水之數,『是以虛五以成五行藏用之道』 。之所以不用土數五,是因為 『土無正位寄王四季』。
【易數鈎隱圖・序】同樣反映了這一思想:『夫卦者,聖人設之,觀於象也。象者形而上之應。原其本則形由象生,象由數設。舍其數則 無以見四象所由之宗矣。是故仲尼之贊易也,為舉天地之極數,以明成變化而行鬼神之道。則知易之為書,必極數以知其本也。』提出『象由數設』,『極數知本』,將數視為象的宗主和根本。認為『數』先於卦象和萬事萬物之象而存在,『數』規定事物的變易過程,並構成天地萬物的重要因素。劉牧針對韓康伯『非忘象者無以制象,非遺數者無以極數』的觀點,提出河洛象數不僅包含陰陽的二氣變化法則、五行生成法則,而且包含空間方位與時間進程。認為河洛之數自是世界形成、萬物變化的模式,雖然沒有將『數』明確看成宇宙萬物的本原,但 已有 數本論的萌芽。如其說:『生萬物者,木火之數也;成萬物者,金水之數 也。』(【易數鈎隱圖遺論九事・大衍之數五十第三】)但還未將『數』提升為本原論範疇,劉牧本原論仍屬於氣本論,是漢代象數學派太極元氣說的發展所不同的是將數與氣結合起來論述太極。
劉牧認為太極是混而為一的元氣。他給『太極』畫了一幅圖。圖為十個點(五個白點,五個黑點)圍成一個圓圈,並給這幅圖作了文字說明:『太極無數與象,今以二儀之氣混而為一以畫之,蓋欲明二儀所從而生也。』(【易數鈎隱圖遺論九事・太極第一】)『太極者,一氣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一氣所判,是曰兩儀 。』(同上)
劉牧雖說『太極無數與象』,卻用奇偶數(五白點、五黑點)表現陰陽二儀混而為一的 『氣 』。其『太極』概念,一是用以說明河圖洛書以及八卦的根源(朱伯昆【易學哲學史】第二卷。34~38頁),二是用以說明世界萬物生成的本原。前者是易學問題,後者是哲學問題,對這兩個問題,劉牧和其他易學家一樣是混而為一進行論述的。僅從第二個意義上看,太極元氣是生成萬物的本原,其生成過程是,先分生陰陽二氣或清濁二氣,二氣一升一降形成天地,二氣相交化生五行,五行具備則萬物產生。(劉牧【易數鈎隱圖・太極生兩儀第二】)
就太極而言劉牧反對王弼、韓康伯玄學派觀點,認為:『韓氏注以虛一為太極,則未詳其所由之宗也,何者?夫太極生兩儀,兩儀既分,天始生一,肇其有數也……今若以太極為虛一之數,則是大衍之數當五十有四也。不然,則餘五之數無所設耳。況乎大衍,衍天地之數也,則明乎後天地之數矣。大衍既後天 之數,則太極不可配虛其一 之位也,明矣,又無不可以無名,必因於有是,則以太極有無之稱。』否定以太極為虛一、虛無的思想。這是從筮法上進行否定,認為大衍即天地之數應為五十五,之所以少五,是因為天五不顯示於兩儀生四象的圖式中,大衍之數取天地之用數,而 天五不用,這樣大衍之數即為五十。而如果以太極數為虛一,則大衍之數應為五十四(天地之數為五十五減一),與天地之數不吻合。因而不能以不用之一為太極。不用之一,乃『 天一 』之數,不是『無』,『天一者,象之始也,有生之宗,為造化之主,故居尊而不動也』(劉牧【易數鈎隱圖・其用四十有九第十六】)。此是從宇宙本原上認為『天一 』不僅是象數的肇始,而且是萬物有生之宗,造化之主。此『天 一』即『太極』,『太極』不是『無』,而是『氣』。太極之氣雖不是數,但可以『數』表 示,這就是 包含奇偶天地之『十』數在內的『一』或『天一』。在象數乃至造化天地本源問題上,劉牧是主張數氣合一論的。
在數本論易家中,劉牧是氣本論者,其後易家 則受理學的影響,將數本論與理本論融為一體。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