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注释: 1、欲:指多私欲,此处可以引申为贪财好货。何晏《论语集解》云:“欲,多情欲。” 白话试译: 季康子忧虑盗贼太多,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你自己不贪图财利,即使奖励偷窃,也没有人去偷。” 疏解: 鲁国多盗贼,季康子很忧虑,向孔子请教制盗之策。 孔子告诉康子,鲁国民间多盗贼,源于你这个上卿内心多盗贼;你如果想治平鲁国民间的盗贼,需先除去你心中泛滥的盗贼——私欲。 正是因为你季康子的私欲多,所以你才增税加赋,导致人民贫苦,迫使他们纷纷为盗;正是因为你贪财爱货,所以官场才贿赂公行,民间纷纷效仿,形成了好利而寡耻之风。 假如你能约束你的私欲,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民间的盗贼自然就会减少;如果你再能束身自好,正气示人,礼乐化民,你即便奖励偷盗,恐怕也无人愿意偷盗。 邢昺《论语注疏》:“《大学》曰:‘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从。’” 刘宝楠《论语正义》:“张栻《论语解》引张横渠曰:‘假设以子不欲之物,赏子使窃,子必不窃。故为政者,先乎足民,使民无所不足,则不见可欲,而盗心息矣。盖盗生于欲之不足,使之足乎此,则不欲乎彼,此古人弭盗之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