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21|回覆: 1

[儒家學說] 【論語譯解】12.18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

[複製鏈接]
安魯東 發表於 2017-10-25 23: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6175dc47722db2795dd7232cea391579.jpg

12.18 季康子患盜,問於孔子。孔子對曰:『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

注釋:

1、欲:指多私慾,此處可以引申為貪財好貨。何晏【論語集解】云:『欲,多情慾。』

白話試譯:

季康子憂慮盜賊太多,問孔子怎麼辦。孔子回答說:『假如你自己不貪圖財利,即使獎勵偷竊,也沒有人去偷。』

疏解:

魯國多盜賊,季康子很憂慮,向孔子請教制盜之策。

孔子告訴康子,魯國民間多盜賊,源於你這個上卿內心多盜賊;你如果想治平魯國民間的盜賊,需先除去你心中泛濫的盜賊——私慾。

正是因為你季康子的私慾多,所以你才增稅加賦,導致人民貧苦,迫使他們紛紛為盜;正是因為你貪財愛貨,所以官場才賄賂公行,民間紛紛效仿,形成了好利而寡恥之風。

假如你能約束你的私慾,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民間的盜賊自然就會減少;如果你再能束身自好,正氣示人,禮樂化民,你即便獎勵偷盜,恐怕也無人願意偷盜。

邢昺【論語註疏】:『【大學】曰:「堯、舜率天下以仁,而民從之;桀、紂率天下以暴,而民從之。其所令反其所好,而民不從。」』

劉寶楠【論語正義】:『張栻【論語解】引張橫渠曰:「假設以子不欲之物,賞子使竊,子必不竊。故為政者,先乎足民,使民無所不足,則不見可欲,而盜心息矣。蓋盜生於欲之不足,使之足乎此,則不欲乎彼,此古人弭盜之原也。」』

zilong197931 發表於 2025-3-30 07: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語】季康子問盜章義疏

季康子患盜而問政於夫子,此章實為儒家"為政以德"精義之彰顯。夫子答以"苟子之不欲,雖賞之不竊"八字,實乃針砭時弊之要言。何晏注"欲"為多情慾,邢昺疏引【大學】"其所令反其所好"之說,皆得聖人之微旨。

考【禮記·大學】云:"上老老而民興孝,上長長而民興弟。"季孫氏專魯政而多聚斂,正犯"財聚則民散"之戒。夫子此言,非僅責季康子個人貪慾,實指執政者當以"絜矩之道"自律。朱子【集注】謂:"在上者苟能清心寡欲,則民自化。"此即【孟子】"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之義。

細玩"雖賞之不竊"五字,尤見聖人之深意。張栻【癸巳論語解】闡發曰:"民之趨利,如水走下。導之以廉恥,則盜跖可化為伯夷。"此正與【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相發明。然夫子特標"不欲"為先,蓋謂治本在正君心,非徒恃法禁也。

今觀此章,可見儒家政治哲學之要義:一曰執政者當以修身為本,【中庸】所謂"君子篤恭而天下平"是也;二曰德化貴在身教,非空言可致;三曰治盜在絕其源,不在嚴其刑。劉寶楠【正義】引程瑤田說尤精:"季氏富擬周公而猶多欲,此魯之所以多盜也。"足見夫子之言,實為萬世龜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