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北京日报 作者:卢江南
金盖鸟形玻璃瓶
辽(947年-1125年)
辽宁省朝阳市北塔出土。
玻璃与科学实验
爱因斯坦曾经说,现代科学就是几何加实验。而任何人只要看一看实验室里那些大大小小的玻璃试管、烧瓶,就很容易体会到,如果没有透明玻璃的帮助,科学上的无数实验都是难以想象的。
关于玻璃在科学实验中作用的例子是难以尽数的。作为提示,我们仅举两个与玻璃直接相关的著名实验。
1666年,英国人牛顿做了一个有名的三棱镜实验。他把房间里弄成漆黑一片,然后在窗户上做一个小孔,让适量的日光照射到一个三角形的玻璃棱柱镜上,同时使折射的光能够射到对面的墙上去。通过这个实验,在墙上得到了一个彩色光斑,颜色的排列是红、橙、黄、绿、青、蓝、紫。牛顿把这个颜色光斑叫做光谱。这个实验不但让人们对光的认识有了重要突破,而现代光谱学更是在冶金、地质、天文、医药、化学化工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674年,荷兰人列文虎克用一个经过精心打磨的玻璃镜片去观察一滴湖水。透过这个简单的放大镜,他实现了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最初一瞥。后来,在给伦敦皇家学会的信中,他这样描述自己所见:“(镜片下有)很多微小的生物,一些是圆形的,而其它大一点儿的是椭圆形的。这些微生物有各种颜色,一些白而透明;一些是绿色的带有闪光的小鳞片;还有一些中间是绿色,两边是白色的;还有灰色的。大多数的这些微生物在水中能自如运动,向上或向下,或原地打转儿。它们看上去真是太奇妙了。”列文虎克的发现直接促进了微生物学科的建立。想一想青霉素吧,就知道微生物学对我们今天的人类生活有多么重要。
中国古代的琉璃
大约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由于许多中国出土的玻璃器皿都来自埃及、伊朗等地,致使西方学者多半都认为古代的中国没有生产玻璃的技术。1929年的某一天,传教士怀特在河南闲逛集市时收购了一些质朴而华美的琉璃珠。这位基督教牧师早年曾任教于多伦多大学的考古学系,他认为这些珠子来历非同寻常,并锲而不舍地找到了出土地洛阳金村。通过同位素检测等手段,几位玻璃专家发现怀特找到的玻璃珠属于战国时代,里面含有大量的铅、钡,完全不同于同一时期的西亚玻璃。当时西亚的玻璃制作时需要大量的钠。
由于原料的差异和工艺的繁杂,中国古琉璃制造业始终落后于西亚、地中海地区。但也正是这些差异造成了中国古琉璃的独特之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