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中國文化遺產網 鑄銅模具主要包括石范和陶范兩種,石范在早期較為常見,磨製不易。通常,石范只能製造一些簡單的工具和武器類青銅器,所以自西周時期開始,以石范鑄造青銅器的方法,基本上沒有得到發展。
這件石范於1974年在山西夏縣東下馮出土,寬6.5~7.4厘米、厚3.4~3.9厘米,是鑄造銅斧用的模具,磨製而成。共四塊,分為上下兩部分,左右各一。四塊石范作為外范,用時對合在一起,形成複合范。
石范在當時主要用來鑄造小件和不複雜器物,如刀、鏃等,發現較少,只在二里頭文化和吳城文化中有少量出土。當時普遍使用的鑄銅模具仍是陶范,由粘土羼和砂子製成,燒制後陶土耐火性好,易於透氣。
范鑄法是青銅鑄造最主要的工藝,即以范組合成鑄型,進行澆鑄。范又分單范與合范,青銅禮器則必須用複合范才能鑄成。以最常見的陶范澆鑄法為例,其過程是:首先要用經過淘洗的陶土(黃粘土)塑製成一件與欲鑄的容器一樣的模型,並在上面刻上花紋,然後陰涼烘乾,成為陶模。第二步是用陶土加細沙等和成泥片包壓在陶模之上,然後用刀子劃開製成幾塊外范,各塊外范之間有榫卯相套合。第三步是用泥依陶模形狀,減去容器的壁厚,製成內范,有銘文者另制銘文范,嵌在內范上。第四步是將入窯烘熱、成為陶質的內范與外范組裝在一起,外面用泥及繩索包裹固定後,澆鑄青銅液。待銅液凝固後,打碎外范,取出內范,取出銅器,並加以打磨修整,一件銅器就鑄成了。
模範是青銅鑄造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用具,東下馮石范的出土標誌着夏代已經步入青銅時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