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79|回复: 0

[古代科技] 地动仪被神化 专家解读张衡地动仪(2)

[复制链接]
里人 发表于 2008-8-29 08: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北京科技报
1978年,美国地震学者博尔特在自己的新书中也提出王振铎模型的工作原理不清,并附上了一张自己想象的“张衡地动仪”概念图,不可思议的是,博尔特在地动仪旁边还画上一个身着农民装束的人,而这个人也正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张衡。到2000年为止,国内外一共出现了13种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各国采用各自的模型进行解释,尽管都属于概念性的模型,同样不能验震工作。
2003年10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视察河南博物馆时,停在“张衡地动仪”的面前。他很是疑惑,作为中华历史上如此辉煌的技术为什么只有一个外壳而不能工作?“地动仪是中国古代科学的典范,要把工作原理直观展演出来……”他的话,给了大家极大的鼓舞。
而当时中国地震局冯锐研究员负责的课题组自2002年就已经开展了张衡地动仪的工作原理研究。他们根据“悬挂摆原理”,使复原模型成为了真正的验震器,并在2005年4月通过了专家鉴定和国家验收。
冯锐解释,地震波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以水平晃动为主的,而爆炸等引起的地面震动是上下抖动的,这是判断非地震的地动和地震的最特征性区别。课题组的专家们分析了大量史料和出土文物,并做了严格的地震学计算和试验研究。
得到结论:张衡地动仪是真实的、科学的。所利用的“悬垂摆原理”,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人们常常看到的吊灯,这是一种天然的验震器。在地震时,由于岩层的剪切错动会造成地面强烈的水平运动,悬挂物体就会随之摆动,且非常敏感。特别重要的是,史料的文字中已经清楚地写下了“地动摇尊,尊则振,龙机发”的动作过程。
在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注意到,汉代的生活中已经普遍出现了悬挂物,比如编钟、吊锤、吊桶、吊灯、吊壶等。地震来时,这些悬挂在上面的物体就会突然地不停摆动,很容易引起人们的警觉,具备了诞生科学思想的物质基础。
关于张衡地动仪的历史证据,冯锐告诉《北京科技报》,文字上并不像外界所传的仅在南北朝的范晔《后汉书・张衡传》中才能够找到,其实在《后汉书・顺帝纪》中也有文字记述。更令人震惊的是,早在东晋的袁宏的《后汉纪》以及西晋时的司马彪的《续汉书》中都有对张衡地动仪的记载。
这两篇史料要早于《后汉书》约70年到150年,即在张衡去世后的100多年就已经记载下来了,其文字的质量和信息更加准确、完整和细致。目前整理出来的文字量,已从196个增加到238个。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