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新浪博客 軍事博物館即將開幕的【孫子兵法】展覽正在徵集傳說中三國時期的諸葛連弩,軍博的李博士得知:蘇州古代天文計時儀器研究所陳凱歌所長復原了失傳千年的諸葛連弩,但是陳所長復原的諸葛連弩試射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
陳所長的連弩箭飛出去兩米就掉地上,不要說扎到木板上了,就連發射也成了問題,10隻箭只有兩支射了出去,距離也僅僅幾步而已,只要手法稍有偏差箭就被卡在了箭盒中。顯然陳所長設計的連弩根本沒有使用價值,與諸葛亮連弩無關。
滄州連弩現身
近幾年民間不少的人都在研究諸葛連弩,河北滄州吳師傅家裡就有一把珍藏了上百年的十箭連發弩。他聲稱這就是失傳千年的諸葛連弩。記者趕到滄州在吳師傅家看到了那把祖傳的連弩,由於年久失修連弩已無法使用,吳師傅又按照原樣複製了一把,記者也親自試了一下。結果,短短的10秒鐘時間,10隻箭都順暢地射了出去。除幾隻箭箭杆和箭頭分離外,10支箭有8支上靶。而且讓第一次接觸連弩的記者操作,發射十支箭也只用了12秒而已。這樣的速度,確實比傳統弩效率高了很多。在隨後的射程測試中,連射十支箭平均射程也在70米以上。
這樣的測試結果,確實讓人眼前一亮,而更讓人驚喜的是,吳師傅說,他還解開了一道困擾人們1700多年的謎題,據【魏氏春秋】記載:諸葛連弩『一弩十矢俱發』。究竟是十箭齊發,還是十箭連發呢?對此學術界一直存在爭議,吳師傅在祖傳十發連弩的基礎上,加工了一把三箭齊發連弩,將箭匣加寬,一次可以裝30隻箭,箭道也巧妙的設計成互不干擾的三條箭道,三箭齊發的效果又會怎樣呢?
吳師傅演示了三箭齊發的連弩,射程降低了,同樣的弓發單發,可以打到110多步,三發齊射只能達到50多步。
吳師傅說,由於弩弓的張力有限,三箭齊發的射程必然大打折扣,他還可以將箭盒再繼續加寬,加高,弓也需加大,一次可以發射十隻,二十隻箭,如此龐大的弩只能安裝在弩車或者弩台上發射了。由此可見,諸葛十箭齊發的連弩並不存在。
吳師傅家祖傳的連弩可以追溯到清末時期。而且它的箭匣和發射機關的設計有獨到之處。難道在民間被稱為盒子箭的十發連弩,就是失傳千年的諸葛連弩?但是令記者沒有想到的是,軍博的李博士卻說吳師傅家祖傳的連弩,其實和諸葛亮沒有任何關係。它的基本結構和軍博收藏多年的明代連弩完全一樣。
李博士說,在明代巨著【天工開物】和【武備志】中對連弩箭盒的形狀,發射原理都有詳細的描述。這就是滄州吳師傅祖輩製造盒子箭的理論依據。而且在全國範圍內類似的復原作品也不在少數,追溯其根源,也只能定在明代。就連吳師傅嘗試製作的三箭齊發弩,都可以在明代兵器譜中找到它的大名――『克敵弩』。
明朝與三國相距1000多年,目前沒有任何文獻和實物證明,明代連弩與傳說中的諸葛亮有任何傳承關係。
不過,雖然三箭齊發弩是明朝的兵器,但是在最近熱播的【赤壁》裡卻見到了他的身影。金城武飾演的諸葛亮發明的諸葛連弩就是三箭連弩的樣子,有機會不妨注意一下。
要說明代的連弩就是諸葛連弩,這恐怕難以服眾。這也是軍博為什麼要費盡心機尋找諸葛連弩的主要原因,接下來到哪找?又該怎麼找?此時我們的記者腦中突然閃過一個想法,如果三國之後沒有任何記載的話,那三國之前呢?會不會諸葛亮是借鑑了三國之前出現過的某樣連射兵器而發明的連弩呢?三國之前有沒有連發武器呢?記者順着這個線索在浩如煙海的各種文獻資料中尋找,沒想到,還真發現了關鍵線索!
荊州連弩現身
記者配合軍博李斌博士,在全國範圍內尋找失傳的諸葛連弩,然而目前國內所有復原的連弩,均被定為明式武器,晚於三國時期1000多年。記者決定換一個思路尋找,沒想到一位軍事愛好者在網絡上的留言,給大家帶來了新的希望。據這位網友說,湖北省荊州博物館內存放着一把20多年前出土的連弩,當年還有軍事專家稱,它就是半自動步槍的鼻祖!
1986年湖北荊州博物館陳躍鈞作為考古隊隊長,負責對江陵縣秦家嘴古墓群47號楚墓的考古挖掘。那是座只有一槨一棺的小墓,與眾多陪葬品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保存完好的盒子。
陳老打開盒子,發現裡面放着一件他從來沒見過的東西,那是一件長28厘米,寬17厘米,厚5厘米的木製品,由於時間過於久遠,木頭已經碳化,通體烏黑。在它旁邊放着一支箭簇,箭簇很短。讓陳老沒有想到的是,這塊黑色的木頭裡竟然還裝着數量可觀的箭簇,盒裡有十九支箭,盒外一支,一共二十支箭。
陳老經過反覆研究,開始懷疑它可能是一把弩,並且根據木質弩身上的兩個洞推斷,也許這是一把能夠一次發射兩隻箭的弩。然而讓專家們琢磨不透的是,出土的盒子裡並沒有發現弩弓和弦,只有一個長約七厘米的月牙形小木塊,這小木塊是又幹什麼用的?難道它就是這把弩的弓嗎?
如果說它確實是一把弩,為什麼沒有弓呢?而且出土時也沒有發現弓弦。沒有弓的弩怎能將箭射出去呢?更令陳老不解的是,這隻弩甚至連發射的扳機也沒有。沒有扳機又如何發射的呢?陳老說,拉弓一次可以放兩支箭。
說起來容易,但是當時在場的記者理解起來就太難了,因為博物館陳列的這把連弩是國家一級文物,連弩裡面的青銅機關都已經被撤走,保存在庫房裡。10多年前陳老曾經做過一個演示模型,但早已不知去向。現在留給記者的只有一張測繪圖和陳老簡單的口述。
能不能參照測繪圖再復原一把雙矢並射連發弩呢?記者馬上想到了一個人,他就是滄州的吳師傅,單靠記者手中這有限的資料,這把2000多年前的神弩能再現江湖嗎?
滄州吳師傅出自木雕世家,20多歲就成了滄州一帶小有名氣的工藝師,他研究連弩已有多年。參照圖紙加工木製構件對小吳來說是輕車熟路,但是當他看了有關雙矢並射連發弩的資料以後,還是對於連弩的發射機關產生了疑惑。
這把沒有弓的弩是怎樣連續發射的?在整個弩身內只有牙和旋刀兩個銅製機關。這讓吳師傅犯了難。因為弩一般都是有扳機的,而從這個弩的圖裡沒有看出發射結構。
據【吳越春秋】記載,弩最早發明於春秋晚期的楚國,考古發現的最早的弩是在戰國初期。弩源於弓箭但又不同於弓箭。弩的最大特點是在弩臂的後端安裝了一個簡單的發射控制裝置――弩機,可這把出土的連弩卻沒有扳機,從測繪的草圖上可以看出雙矢並射連發弩只有兩個銅件,牙和懸刀,都被安裝到了活動木臂上,它們之間又是什麼關係呢?吳師傅經過反覆的推敲終於摸清了其中的奧秘。
把活動木臂往前推,當牙碰到懸杆的時候就會直立,懸刀的尾部由於重力的原因下落,又回到了原來的位置,自動的把弦掛上。活動木臂往會拽的時候,懸刀又被抬起,然後又一次發射。
解決了發射問題,剩下的最後一個問題就是弓了,荊州博物館的陳老認為七寸長的月牙木塊就是弩的弓。吳師傅並不認同陳老的觀點,單靠一塊沒有彈性的小木塊箭能發射出去嗎?
李博士和吳師傅都認為沒有弓就不能成為弩。
明代【考工記】中說,『杆也者,以為遠也』,意思是說,用來作弓的材料,要有一定的變形蓄能能力,才能把箭射的遠。
吳師傅用竹子做了一張弓,這樣一來從外形看它就更像是一把弩了。傳統弩機靠手上弦,弦就被牙鈎住了,扣動扳機,旋刀觸發牙,鈎在牙上的弦就被釋放了出去。
而這把戰國連弩,活動木臂取代了扳機,牙和旋刀被裝到了活動木臂上,在一推一拉間就能完成勾弦、拉弦、發射、再勾弦的全過程,極為省時。看似簡單的兩個銅片之間卻有着超乎想象的精密配合。稍有偏差不是牙鈎不上弦,就是弦釋放不出去。
在經過了上百次的修整調試後,吳師傅終於讓我們看到了這把世界上最早的半自動武器的完整發射過程。
推動木臂,牙就咬住了弦杆,拉動木臂到達最大位置時,弦刀推倒牙,弦就被釋放了出去,再次推動木臂,牙又咬住了弦,反覆推拉木臂,就達到了連射的效果。
怕您沒看明白,我再給您比劃比劃。我這麼一推木臂,聽!吧嗒!一聲金屬聲,這說明牙已經咬住了弦杆,我現在拉動木臂,拉到頭時,弦刀碰倒了牙,這箭就被射了出去。就這麼推推拉拉,一對兒一對兒的箭就被射了出去。細心的觀眾一定已經注意到了這個,這就是與連弩一同發現的那個小木條,這個小木條絕對不是多餘的,吳師傅發現每當連續射擊時,需要反覆拉動活動木臂,手腕極易產生疲勞,如果在活動木臂尾段的圓孔中拴上一根牛皮繩和小木塊連接起來,操作起來會非常的方便。在看到這,大家一定想知道它的威力如何,我們請吳師傅來給咱們拉弓射箭,看看着兩千多年前的半自動武器到底威力如何。
威力驚人
試射就在吳師傅家後院開始了。
一隻在地下沉睡了2300多年的楚國雙矢並射連發弩,終於在吳師傅手裡復活了,配上一張小巧玲瓏的弓,古樸的連弩更顯露出了一股殺氣。吳師傅專門為連弩設計了銅質三棱竹竿箭,發射時將20隻箭依次從箭匣上的圓孔中裝入箭匣,拉動活動木臂,勾弦,拉弦,射擊一氣喝成,當箭道中的兩隻箭同時發射出去後,箭匣里的箭自動落槽,周而復之,實現了連續射擊。別看這隻連弩通長不過30厘米,但是它的殺傷半徑竟然可以達到十幾米,不愧為一件高效小型的速射武器。
去軍博 看實物
民間傳說是諸葛亮發明了中國的第一把十箭連發弩,楚國雙矢並射連發弩的出土和復原成功,終於揭開了困惑人們千年的歷史謎案。其實早在2300多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明了一弩二十矢連發的秘密武器,它外形獨特,設計巧妙,堪稱中國第一神弩。相比之下民間所有仿造的明代諸葛亮連弩也就只能甘拜下風了。我們不妨大膽設想,如此先進的戰國連發速射半自動武器,是否會被幾百年後諸葛丞相所借鑑呢?據我們最新得到的消息,吳師傅家傳連弩複製品和這把戰國雙孔連發弩復原件,都已被軍事博物館收藏,並且將在7月20日開幕的【孫子兵法】大型展覽中與20多年前出土的原件陳列在一起對外展出。有興趣的觀眾,可以近距離見證一下這跨越了2000多年的邂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