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
來源: 光明日報 結 語
從以上各類傳統經典被推薦的情況來看,不少經典是有着持久的生命力,如【詩經】、【論語】、【孟子】、【史記】、【資治通鑑】、【老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楚辭】、【文選】、【左傳】等書。有些經典其影響力則隨着時代的變化而變化,如【明夷待訪錄】、【古文觀止】、【唐詩三百首】、古典小說、【說文解字】等。從總的方面來看,近百餘年來,傳統經典讀傾的基本閱向是:從艱深到淺顯,從文言到白話,從原本到節本,從專集到選本,體現了傳統經典閱讀大眾化的發展方向。
以上各部經典,都寫成於古代,近人或今人的著作都未進入。這或許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讀書人的一種珍古典重基礎的心理。長期以來,中國學人強調辨章學術、考鏡源流,這些著作,真正是中國學術之源。而作為經典,是要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的,這正是明證。
中華民族是一個重古訓、尊先法的民族,對前人聖賢的大道理看得特別重。在這樣一個民族社會的背景下,結晶着前輩思想的經典,就不僅具有一種狹義的學術意義,同時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都發生着不可估量的影響作用。
在這斑斕的文化園地里,大道名儒,各樹一幟;詩詞曲調,連峰疊起;每一位哲人的每一本宏著,都構成了這一古老文化的精神實體,並壘起了這一厚重國體的思想基礎,塑造着民族的靈魂與性格,也在感召着每一代人自強不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