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僑網 近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登評論文章【21世紀教師的新素養】,指出面對21世紀的華文教學,華文教師需『因勢利導』。
『因勢利導』的典故出自【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說的是戰國初期齊魏兩國交戰時,苛ζ牘的軍事家孫臏,利用魏將龐涓傲慢輕敵的心理,製造齊軍落荒而逃的假象,將龐涓誘到山谷中。龐涓中了埋伏,兵敗自刎。
文章指出,原典故講的是『誘敵』,引伸到教育方面,則成了『誘學』,就是要求老師抓住學生的心理和喜好,採取適當的教學策略,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
文章稱,進入21世紀,教育界鼓吹以學生爲中心的建構式學習,但教育者不能假設任何學生都必然認同這種學習法。如何設計及應用得當,老師們必須知己知彼。
文章指出,許多華文教育者認爲,要教好華文第二語文,老師必須至少粗淺懂得學生的第一語文,以及他們的文化和生活面貌。這些素養,將不止能在教學上得益,也有助於老師處理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以及課室管理。但『因勢利導』,並不意味著老師們要投學生所好,被學生牽著鼻子走。
文章舉了一位華文教師在美國教華文的例子。有一回,她事先宣布了一個隨堂測驗。可在測驗當天,一名學生用英語對她說:『我還沒準備好,你下個禮拜才考我吧!』
這時,全班望著這位教師,自然是要她一視同仁。她不答應,學生便說:『那你是要我考零分?隨便你。』聽學生的口氣,堅持如期測驗,反倒是老師的錯。
這位老師事後表示:『我當時真不知道怎麼應付這個場面。我們或許再也不能用我們那一代人的老師教我們的方法,去教下一代了。』
文章認爲,因勢利導並不要求老師放下自尊,其精妙之處在於表面上追隨,暗地裡牽引;或者說,以追隨爲手段,牽引爲目的。如何平衡兩者,則考驗老師們的智慧。
文章進一步以當今時代的電子革命對教育的影響爲例,指出現在很多人認爲老師們只要學會簡單的操作電腦(如同第二語文老師先學習學生的第一語文),並在課堂上『意思意思』一下,使用一下科技或讓學生偶爾以電腦作作業,就萬事大吉。其實持這種觀點者忽略了對新一代的文化和精神面貌的層面的認知。
文章認爲,『數碼族』愛張揚、愛表現,華文教師卻可以因勢利導,依他們的個性,導向諸如博客寫作,引導他們在張揚個人觀點的過程中,練習語文、表達,學習求證的精神和手段。例如,以適當的教學策略鼓勵學生對熱衷的話題進行求證(如搜集、整理和分析資料)並寫進博客――這樣既順應了學生愛好『博客』的個性,又加強了他們對文字的鍛練。
面對新媒體,也有很多資深學者和老師爲『電子書寫』導致新一代的紙筆書寫能力的退化而憂心忡忡。文章認爲,回溯歷史,人們的書寫媒介不斷發展,同樣道理,新媒體正逐漸成爲全人類的書寫媒介。只要能達成『生產文字』的目的,就不必對於書寫媒介耿耿於懷。
在文章最後作者強調,任何新、舊事物和策略,都有利有弊。也許,21世紀的教育工作者最重要的素養,就是解放思想,懂得並願意在新、舊之間取長補短,以及能蚧晃凰伎跡從學生的角度來認知,並建構真正適合他們的教學策略。 (黃龍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