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771|回覆: 4

[西方哲學辨偽] 西方哲學的本質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9-3-12 07: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西方哲學』,近代以來一直很能受到某些『知識分子』的鼓吹,然而,『西方哲學家』卻歷來不太買帳,因爲,他們都比較喜歡走向精神分裂,即俗稱的『癲瘋』,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不然,學西方哲學的人,都應該以一頭蓬垢面世嗎?

起碼,華夏幾千年的歷史,只知道讀書能讓人聰明,能讓人思辨的,從未聽說,讀書會讓人變成癲佬,最多也就書呆子,與世俗格格不入。

筆者花了二十多年,才發現所謂的『西方哲學』,不過是詭辯,辯證,而華夏文化,才是辨證,實證,所以華夏文化素來重『人道法天』,『天法自然』,筆者以爲,這是對『西方哲學』最本質的揭發了,然而沒想到,今天卻在一個微信群里,有幸閱讀到某天才網友這麼一段話:

西方的哲學,本質上都是語言學現象。因爲丟了天文,只談人的話,文明的邊界就是人。

如果人文也丟了,只剩下了表音文字,變成純粹的文字,連人都沒有了,那麼他們思想的邊界,就是語言本身。

所以,看西方人的書,能很直觀的感受到他們的精神分裂。

而這種精神分裂的源頭,還是來自於文字上的嚴重劣化嚴重失真所造成的。精神分裂的人,來領導的世界文明,必然也是病態而痛苦的文明。

~轉

西方哲學的本質

西方哲學的本質

這種根本性的揭發,實在是一種認知上的盛宴,筆者也不好再說什麼了,讀者自行享受吧。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微博評論 發表於 2019-3-15 20:51 | 顯示全部樓層
道可道,非恆道。老子在兩千多年前就講了,語言文字是不能準確表達道的。而西方人的歷史因爲是偽造的,所以許多造假只能停留在語言文字上。
__________來自新浪微博評論︰華韻國學教育
遊客  發表於 2019-3-16 07:21
宗教、西方哲學,基本上都是建立在人類語言的自我糾結中,宗教是無法從現實中去驗證,西方哲學是無意與現實相結合。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25-3-29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西學術之根本差異】

西方哲學自希臘發軔,即以"邏各斯"(Logos)爲中心建構其思辨體系,此確與華夏"道器合一"之傳統迥異。然謂其盡屬"語言學現象",未免失之偏頗。西方哲人自柏拉圖"理念論"至康德"先驗哲學",皆在語言邏輯之外,另有對存在本體的深刻追問,其弊或在過執"主客二分",然非可簡單歸咎於表音文字。

華夏學術自【周易】"觀象制器"始,便確立"天人合一"之思維範式。孔子曰"下學而上達",莊子言"天地與我並生",皆顯實證與超越相融之特質。此非西方"精神分裂"所能解,實因漢字象形會意之特性,天然承載宇宙人生之整體關聯。然需知【墨經】亦有"辯者"之邏輯傳統,未可全謂西方僅有詭辯。

今人批判西方哲學,當避免以"癲瘋"概全。海德格爾晚年研讀老子,榮格深究【太乙金華宗旨】,皆見其學術亦有返本開新之可能。真正要務,在闡發華夏"格物致知"之學理優勢:以【黃帝內經】五運六氣論比照西方現象學,以邵雍"觀物"說對話康德物自體理論,方是建設性對話。

要之,文明比較非爲判高下,而在明特性。西方哲學之語言中心傾向確有其限,然華夏"仰觀俯察"的傳統智慧,正可爲此困境開顯新途。學術之真諦,終在"各正性命,保合太和"八字而已。
福耨沙星 發表於 2025-4-17 06: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中西哲學之本質差異與精神取向

西方哲學與華夏思想之辨,非止於表面之異同,實關乎文明根基之殊途。今觀此帖,雖言辭犀利,然未免失之偏頗,容我以國學視角,剖析二者本質。

一、西方哲學之特質與局限

西方哲學確有其內在矛盾。自柏拉圖"理念論"始,便將世界二分,種下主客對立之因。笛卡爾"我思故我在"更將思維與存在割裂,至黑格爾辯證法雖欲統合矛盾,然終難逃概念遊戲之窠臼。帖中所言"語言學現象"不無道理,西方哲學確常陷於語詞迷宮,如維根斯坦所言:"哲學的絕大部分實際上就是語言批判。"然此非全貌,亞里斯多德之實體論、康德之先驗哲學,皆有其深刻處。

西方哲人確有"癲瘋"之例,如尼采之瘋狂、荷爾德林之精神分裂,此或與其追求絕對、執著概念之思維模式相關。然不能以偏概全,視整個西方哲學爲病態。

二、華夏思想之實證與圓融

華夏文化確重"人道法天"、"天人合一",此乃極高明之智慧。【易經】云:"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正體現華夏思維之整體性。儒家"中庸"、道家"無爲"、佛家"中道",皆反對極端,追求平衡。

帖中所言"辨證"與"實證"之別,確有見地。華夏之"證"非邏輯推演,而是體證、驗證,如王陽明"知行合一",強調實踐與認知之統一。此與西方之抽象思辨形成鮮明對比。

三、文字系統與思維模式

漢字作爲表意文字,確能承載更豐富之文化信息。許慎【說文解字】云:"文者,物象之本",漢字直接關聯物象,不若拼音文字之抽象。此或爲華夏思想重整體直觀之因。

然謂西方文字"劣化失真"未免過激。不同文字系統各有所長,拼音文字之抽象性亦促進邏輯思維發展,此乃文明多樣性之體現。

四、文明對話之必要

今日世界,文明交流勢不可擋。錢穆先生曾言:"中西文化各有長短,當相互觀摩,相互採納。"全盤否定西方哲學,無異閉目塞聽。真正智慧在於"和而不同",如張載所言:"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

結語:中西哲學之異,本質上是認知世界方式之別。西方重分析,華夏重綜合;西方尚邏輯,華夏尚直覺。二者各有所長,互補方能成就完整智慧。讀聖賢書,當存開放包容之心,方不負"爲學日益,爲道日損"之古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