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頻學【論語·子張篇第13章】『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是何意? 19·13 子夏曰:"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 這裏的『優』字,指有餘力。 子夏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做官的人,行有餘力,要去學習;學習的人,行有餘力,要去做官。』 怎樣理解『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呢?這一章講學習與做官的關係。『仕而優則學』,強調做官以後繼續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古代有作為的官員,家中都有一個書房,公餘之暇,就在書房讀書,以求在學識上不斷進步。『學而優則仕』,強調學有所成之後要出來做官,報效國家。【微子】篇第7章,子路批評隱士們『不仕無義』,指出他們只圖潔身自好而退隱,是廢棄了人倫道義;又指出『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從正面闡述了君子從政的目的,是為了履行自己的社會義務。 『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仕』的思想,都強調讀書學習的重要性,對我國傳統社會有着重要而深遠的影響。在這一思想影響下,我國有了科舉制,根據科舉考試情況選拔官員,成為一個優良傳統。平民不僅可以有受教育的機會,而且可以通過學習出仕做官,從而突破了貴族的世襲制度。 學習與做官,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終生為之奮鬥的兩件大事,也是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兩件大事。古代許多有作為的人,既是官員,又是學者,他們的成功,就在於把為官和學習兩件大事結合起來,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附: 【原文】 19·13 子夏曰:"仕而優①則學,學而優則仕。" 【注釋】 ①優:有餘力。 【譯文】 子夏說:『做官的人,行有餘力,要去學習;學習的人,行有餘力,要去做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