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115|回覆: 1

[講古] 輪台詔是真心悔過嗎?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青禾田講古 發表於 2019-3-14 21:3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巫蠱之禍餘波未平,漢朝朝廷內部紛亂又起。

貳師將軍李廣利聯合丞相劉屈氂,想要爭取讓漢武帝立昌邑王劉髆(bó)爲太子。

因爲李廣利是李延年和李夫人的哥哥,也就是劉髆的舅舅,而劉屈氂和李廣利是兒女親家,所以這些人都希望擁立劉髆爲太子。

此時,又恰逢匈奴人前來入侵,於是漢武帝派李廣利領軍出征。

公元前90年,李廣利率軍出征匈奴。

李廣利出征後,有人告發李廣利和劉屈氂密謀擁立昌邑王爲太子之事,漢武帝大怒。

要知道,歷來皇帝最忌諱大臣參與奪嫡、即位之事,因爲那代表著拉幫結派,代表著要控制新任皇帝啊。

經過查證,漢武帝將劉屈氂腰斬,將李廣利的妻子也抓了起來。

消息傳到軍中,李廣利焦急萬分,但是又沒有好辦法可想,只得將希望寄托在,自己能打個大勝仗,好將功折罪。結果本身本領太差,又被匈奴人打得大敗。

李廣利走投無路,投降了匈奴。

漢武帝誅滅了李廣利的家族。

但是這件事對漢武帝打擊很大。本來就被巫蠱之事搞得焦頭爛額的漢武帝,這下頗有點心灰意冷的感覺。

此時的漢武帝,終於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是否恰當。

最關鍵的是,此時的漢武帝,已經是將近70歲的高齡,本身就基本上折騰不動了。

按【資治通鑑】記載,公元前89年,漢武帝封禪泰山後,對眾大臣說道:『朕即位以來,所爲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傷害百姓,糜費天下者,悉罷之。』

能說自己所爲狂悖,漢武帝也算是比較深刻的自我批評了。

就在這年夏天,桑弘羊向漢武帝建議,西北邊境的輪台地區,有五千多頃土地可以耕種,請求漢武帝移民戍邊、屯田。

終於考慮了一下百姓感受的漢武帝,不但斷然拒絕了桑弘羊的建議,而且下達『輪台詔』,明確表示了自己前面的政策有錯誤之處,『曩(nǎng,過去的意思)者,朕之不明』,現在自己不忍心繼續這樣大規模擾民,『今請遠田輪台,欲起亭隧,是擾勞天下,非所以憂民也。今朕不忍聞』。

同時,漢武帝也明確表示,接下來,『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修馬復令,以補缺,毋乏武備而已。』這裡漢武帝明確表達,接下來將以休養生息爲主,至於兵事,只要維持住現有狀態,不讓武備缺乏就行。

因爲漢武帝在這封詔書中,有承認錯誤,悔過自新的意思,所以這封詔書又被稱爲『輪台悔過書』,或者『輪台罪己詔』。

當然,也有觀點認爲這只是漢武帝調整針對西域的國策而已,不存在『悔過』的意思。

奇妙的是,就是漢武帝這麼一道不疼不癢的詔書,居然讓朝野之間,那種怨恨及反抗的情緒驀然消散了很多,大家似乎看到了希望,反抗的烈度明顯下降。

眼看就要四分五裂的大漢國,居然奇蹟般的開始自動癒合起來。

也是啊,在當時人們的眼中,皇帝本來就是永遠正確,永遠不會犯錯誤的。即使犯了錯誤,那也是皇帝不小心,被奸佞小人蒙蔽了,也不是皇帝的錯。就像那被烏雲遮住的太陽,只要一陣清風,吹走烏雲,就又會變成朗朗晴天。況且,現在,皇帝都露出些許的悔過、認錯的態度,你除了感恩戴德、山呼陛下聖明之外,還想怎麼著啊?

好在漢武帝還算是說到做到,此後,漢武帝確實不再大動刀兵,並將精力放到努力改善百姓生活方面。隨著百姓日子的略微恢復,民間反抗朝廷的行動明顯緩和下來。

政策調整後,漢武帝用人的策略也有所調整。

其手下最重要的臣子中,文臣是:田千秋、趙過、桑弘羊。

其中,田千秋爲丞相,總覽全局,趙過負責農事,桑弘羊負責經濟。

趙過,是當時著名的農業專家,經田千秋推薦,被漢武帝任命爲搜粟都尉,專門教導百姓種地。趙過不負眾望,教百姓改變耕種方式,並改良農具,使糧食單產得到明顯提高,大大緩解了糧食危機,被百姓當做活著的『神農氏』看待。

漢武帝手下最重要的武將則爲:霍光、金日磾(jīnmì dī)、上官桀。

其中霍光就是當年的驃騎大將軍霍去病的同父異母的弟弟,這些年早已成長爲大漢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大臣,漢武帝的心腹。

霍光爲人忠誠可靠,辦事勤謹,能力也很強。

上官桀,爲人頗爲勇武,做過漢武帝的親衛,後來升爲給漢武帝養馬的官,未央廄令。

一次,漢武帝生了病,病好以後,去看馬,發現馬都瘦了,這是上官桀這個負責養馬的人不負責任吶。漢武帝大怒,要治罪於他。不成想上官桀邊磕頭邊流淚說:『我聽說陛下生病了,日日夜夜擔心您的身體,哪裡還有心思管馬呀?』一邊說,一邊淚如雨下。漢武帝被上官桀影帝般的表演打動,認爲他對自己忠心耿耿,自此信任有加,連連提拔,時間不太久,就已經身居高位。

無端 發表於 2025-3-26 0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輪台詔】作爲漢武帝晚年重要政令,其"悔過"性質需置於歷史語境中辯證審視。從文本表層觀之,詔書確具反思之意:停止西域輪台屯田、調整征伐政策,並明確提出"當今務在禁苛暴,止擅賦,力本農",與前期窮兵黷武形成鮮明對比。然深究其政治邏輯,實爲複雜局勢下的戰略收縮。

考其背景,巫蠱之禍致太子劉據冤死,李廣利叛降更暴露軍功集團失控。武帝面臨三大危機:統治集團內部分裂、民生凋敝引發的統治合法性危機、繼承人真空導致的政權延續危機。【輪台詔】本質是危機管理:通過政策轉向安撫民心,借"罪己"姿態重塑權威,同時爲霍光等新輔政集團鋪路。

細察詔書內容,其"悔過"具有明顯選擇性:僅調整具體政策而未否定整體治國方略,更無制度性反思。正如司馬光所言"其所以異於秦始皇者無幾矣,然秦以之亡,漢以之興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武帝晚年調整實爲"霸王道雜之"的權變。這種有限度的政策回調,既保全帝王尊嚴,又實現統治策略的彈性轉換,恰體現成熟政治家的智慧。故【輪台詔】非單純悔過,而是政治生存術的典範運用。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