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舉例說明幼兒國學教育需要誦讀經典的充分不必要理由:
長期接觸過幼兒的人大抵都有如此經驗,一開始,幼兒並不認爲他熟悉的人與他父母有太多的區別,甚至沒有區別,直到三個月大左右,他會更喜歡經常與他接觸的人——不管是不是他的父母;而當他差不多一歲大的時候,他已經開始懂得學人講話,爸媽兩個名稱開始進入他的記憶——僅僅是個記憶中的叫法;到了一歲半差不多兩歲時,他的理解能力開始形成,他能理解到爸媽的意思了——而且,他開始對周圍的環境非常好奇,他會嚮往一切陌生的環境,因爲他渴望理解這個世界。這時,他對爸媽兩個稱呼已經不只是一種記憶中對人的叫法,而是他世界裡,唯一兩個人的特有代稱——他已經理解了爸媽的意思了。
我舉這個例子,主要是爲了說明,幼兒的成長,幼兒教育,甚至是幼兒的國學教育,應該是一個讓他對周圍事物,對知識從記憶到理解的過程。當然,這個例子還蘊含了幼兒成長階段及各階段的能力形成,這是幼兒教育者必須懂得的基礎知識。
那麼,對於幼兒的國學教育,作爲一種知識性的教育,我們應該知道,這種知識,必須先成爲幼兒的記憶中物,然後待他長大時,再慢慢引導理解消化。
所以,幼兒國學教育,必須始於誦讀經典,而且,需要在幼兒的某個成長階段輔導誦讀(輔導是指家長讀,幼兒聽,或幼兒與家長一起讀,這是一個鍛鍊聽、視、言三能力的方法)。
但是,這個並不是幼兒國學教育誦讀經典的必要理由,因爲,幼兒國學教育,甚至說幼兒教育,並不止限於國學或經典的教育,還可以進行其他科目的教育。
我們先要討論一下幼兒國學教育的目的及立足點。
我先開宗明旨,幼兒國學教育的目的是,一、培育聽視言三能力;二、爲人處世(入世)的知識積累,關於這點,不必像我們小時候被老師父母灌溉各種各樣空洞理想那樣要求自己的後代,因爲第一,人生活在社會中,就是一種入世,並處理與世人各種關係的過程,第二,當幼兒接受到足夠的知識,他的理想會伴隨他的知識基礎而生發。
而幼兒國學教育的立足點是,培養幼兒的正直開朗性格,我們的成長經驗都能體會到,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運。要處理好與世人的各種關係,首先要懂得『人道』(取諸天道),或者言行符合『人道』(則正直),其次要善於交流(則開朗)。
討論過幼兒國學教育的目的及立足點,就可以明白幼兒國學教育誦讀經典的必要性——作爲人類最精華的人文理論,華夏國學經典歷經華夏族數千年的實踐,無疑,只有熟記經典,我們的後代,才能積累『人道』基礎知識。
關於幼兒國學教育的階段,擇日討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