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70|回覆: 0

[漢語詞典] 古代漢語人稱代詞的分析(7)

[複製連結]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1-6-9 1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行文至此,我們可以發問了: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中,是否可以找到某種未曾受到這種他者意識的染污的、本真的"你-我"關係意識?孟子所講的"放失"了的"本心",是否就是這個意思?孟子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18] 如果"誠"就是"真",那麼返回到那種"誠"的"我",是否就是復歸於真我?這些都是值得我們思考的重大問題。但是無論如何,我們還是不應忘記了:即便我們確曾擁有本真的我,這種本真的我畢竟是失落得太久了。在我們的傳統中,積澱了太多的他者意識,這種源遠流長的他者意識,一直影響到今天中國人的觀念。我們知道,類似的情形在西方也一樣存在。這實在是當今人類面臨的諸多困窘當中的一個最深層次的困境,問題在於:我們的孔之"仁"、孟之"誠",老之"朴"、莊之"真",是否足以對治這種他者意識?當然,這是應該另文討論的問題了。


  

    注釋:

1、 此詩作於1997年。『商籟』取其雙關:既是『商籟體』(Sonnet)亦即十四行詩之意,也是對馬丁・布伯的哲學思想的一種理解――『我』和『你』本來是可以『商量』、對話、溝通的(『商』),這是人的本真的、如『天籟』一般的『主體間性』(Inter-subjectivity)存在狀態(『籟』)。

2、 馬丁・布伯(Martin Buber, 1878―1965),猶太教哈西德派神學家,代表作【我和你】(1923)開創『對話』哲學,主張『人神對話』。本文對他的『對話』理論的理解有所不同,主張非神學化的人際對話,這就是胡塞爾以及存在主義倡導的『主體際性』(Inter-subjectivity)的對話主張。

3、『佗』本義是『負荷』的意思,即『馱』的古字。【說文】:『佗,負何(荷)也。』朱駿聲【說文通訓定聲】說:『佗,俗作駝、作馱。』

4、 此『亡』即『無』之意,『亡它』即是『無它』。

5、 詳見拙著【易經古歌考釋】,第274-275頁,巴蜀書社1995年版。

6、【說文解字】:『蜀,葵中蟲也』;『巴,蟲也,或曰食象蛇。』

7、【詩經・鄭風・褰裳】。

8、【孟子・梁惠王下】、【公孫丑上】。

9、【莊子・大宗師】。

10、 段玉裁注【說文】『爾』字:『「爾」……後世多以「」字爲之』;『古書「爾」字,淺人多改爲「」。』本文不作『爾』『 』的區分,以便用簡化字排版。

11、 因爲上文討論的『它』作爲代詞,最初只是指的異族,而非人稱。

12、【說文】認爲:『千,或說古「垂」字。』但我懷疑這個『千』乃是『禾』的省寫,『我』的本義可能是持戈守禾,就是武裝守土,防止外族爭奪、搶劫糧食。

13、『身』表自身、自我,這是古代漢語的一個常例。

14、 在西方語言裡,主格、主語和主體是同一個詞subject,但並不一定意味著本真的我。

15、 可見這些不同的用法似乎並不具有語法形態的意義,因爲,根據古典文獻的語料,在同一個時代,它們往往都可以充當主格、賓格和領格。

16、 見【易・乾文言】。

17、 據郭錫良【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1986年版。

18、【孟子・盡心上】。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