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224|回覆: 0

[漢語詞典] 淺析語言學中排斥形式並不是有效的研究方法(2)

[複製連結]
順天道化 發表於 2011-2-24 10: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北方教育
例如:"the cat pleased  me","the cat』就是主位,表示已知信息;"pleased me』就是述位,表示新的信息。又如:"the house was built協Stevens","the house』是主位,表示已知信息;"was built』是主位,也表示已知信息;"by Stevens"是述位,表示新的信息。既然同樣的『脈絡』在不同的人的眼中是不一樣的,那淵}難給『脈絡』定下定義,從而也難以以『脈絡』爲標準對語言進行研究。  
    二、個別與普遍的關係也不能支持排斥研究語盲形式  
    申小龍反對照搬美國結構主義的方式來分析漢語語法,這是因爲不同國家的語言都具有各自的特性,最直觀的不同就在發音跟書寫上。但是語言同樣也具有普遍性,例如『愛』這個詞幾乎在所有的語言裡都有對應的翻譯。因此,如果僅僅只強調個性,只從語言的特性進行研究,那對語言的分析淵}可能是不全面的。  
    例如這段話:  
    『這樣照搬西方語言學來作漢語的形式分析,其結果就是貌合神離,也就是我們語法學所說的漢語語法之貌(形式),不合於漢語語法之神(意義)。』  
    奈達先生的評價是:  
    『有必要明確『離於什麼』。『不合於漢語語法之神(意義)」,很令人費解,原文無疑也同樣費解。』  
    奈達先生無法理解西方語言學語法分析的方法『不合於漢語語法之神(意義)』,也無法理解『貌合神離』中『離』的是什麼。因爲他覺得在突出語言個性的同時,也不應該忽視語言的共性。作爲語言學走上獨立發展的標誌,歷史比較語言學系統的原則和方法的形成並不是一墩而就的,而是需要經歷從個別到總體的一個發展過程。雖然歷史語言學的創始人之一,丹麥學者R.K.拉絲克(Rasmus Kristian Rusk,1782-1832)強調過『必須有條理地研究一種語言的總體結構』,但是不同語言之間的親屬關係或者是同一語言在不同時期的發展變化規律的發現,卻是從局部的具體的語料開始的。例如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官員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1746-1794)就是從具體的例證出發,『一舉確定了梵語與拉丁語、希臘語和日耳曼語的歷史親緣關係』。語言是伴隨著社會的產生而產生的,它的發展也會受到社會發展的極大影響。語言與社會的關係錯綜複雜,因此一下子難以看到語言功能的全部。系統語言學以此爲出發點.『更加注重描寫個別語言、個別語言變體、個人語言特點(idiolect)、以及個別語篇的分析等,而且認爲這種描寫本身就是目的之一,而不是爲了發現語言普遍現象。』相比而言,轉換生成語法則是想找出一種『普遍語法』,『個別語法』只是研究的一種手段。既然普遍性是寓於個性之中的,那麼把他們截然分開則是沒有意義的。  
    因此,雖然我們可以從社會、心理等方面對語言進行研究,但是我們並不能排斥研究語言的形式。在研究語言的個性與共性的時候,我們更是需要結合語言的具體形式,這樣才能夠使我們的研究更深入。
    作者:周波 郭慶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