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北方教育 三、 歧義的影響
(一) 、積極影響
在言語表達中巧妙地利用歧義,無論是語音歧義、詞彙歧義還是語法歧義,都可以具有含蓄、凝練、曲折、生動的表達效果,能使聽者感到饒有風趣,餘味無窮,因此歧義作為一種創造幽默效果的手段在各個方面被廣泛應用。例如古代【笑林】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小伙子是睜眼瞎(不識字),跟人打官司,他自稱是瞎子。審判官問道:『你一雙明亮的青白眼,怎麼說是瞎子?』小伙子回答說:『老爺看小人是青白眼,小人看老爺是糊塗的。』這兩句話的本意是:『你看我看得清,我看你看不清。』但是,也可以這樣理解:『你看,我是清白的;我看,你是糊塗的。』這個故事正是利用了歧義,達到了絕妙的諷刺效果。此外,在相聲、評書、謎語等我國傳統文化形式中,歧義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消極影響
事物都有兩面,歧義固然有它的優點和用處,但是,歧義在實際的語言應用中也有其缺點。從表達的角度說,有歧義的語句容易引起誤解,使交際受阻,甚至給表達者帶來麻煩;從理解的角度說, 有歧義的語句容易背離表達者的原意,使認識走樣,給理解帶來偏差。歧義的消極影響阻礙、限制我們的正常交際,所以我們必須通過對歧義的分析和對其成因的全面探討,把它的消極影響消除,使人們可以順暢地進行交際。
四、 歧義的消除
為了不影響人們的日常交際,我們必須對一些容易引起誤解的歧義現象進行消除。具體的消除方法可以有以下幾種。
(一)、句內調整
1、利用語音、重音
例如前文中給出的例子:這個人好說話。只要我們掌握了『好』的兩種讀音及其意義,在口語交際中根據需要採用不同的讀音,歧義就可以被消除。同理,說話時重音放置的不同位置也可以區別語義、消除歧義。
2、利用停頓
就口語而言,停頓可以起到顯示結構層次的作用。例如:我講不好。這個例句可以有兩種停頓方式。一種是『我/講不好』,表明不自信、不願的態度;另一種是『我講/不好』,表明了身份不合適的意思。因此,停頓也對消除歧義有着顯著的作用。
3、 利用句式的變換
例如『他倒了一杯水。』是一個歧義句,既可以表示把水倒到杯子裏,又可以表示把一杯水潑了。但是如果我們把這句的句式變換為『他把一杯水倒了。』,歧義就隨之消失了。
4、 利用語序的調整
例如歧義句『兩個學校的學生』可以調整為『學校的兩個學生』,這樣句子就不再有歧義,意思表達地清楚明確。
5、 利用詞語的增換
例如:小明借了小剛一本書。這句有歧義,我們不能確定小明與小剛誰是書的借出者,誰是借入者。如果我們把這句加一個字,變為『小明借給了小剛一本書。』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了。
(二)、句外調整
1、利用上下文語境
例如『今天晚上不吃飯了』是有歧義的,因為在有的地區,飯指三餐;而在有的地區,飯特指米飯。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通過上下文語境來消除歧義,譬如『今天晚上不吃飯了。中午吃多了。』與『今天晚上不吃飯了。吃點麵食吧。』所表達的意思就是截然不同的。
2、利用情景語境
例如『我今天要做手術。』這句有歧義的話結合不同的情景語境就會產生不同的交際意義。如果是一位醫生說這句話,那他就是要給病人實施手術;如果是一位病人說這句話,那他就是要接受手術。這樣,歧義就被消除了。
當然,筆者的考慮比較有限,還有很多其他的消除歧義的方法,在交際過程中我們可以採取合適的方式消除歧義,促進交流。
五、 結語
歧義是一種普遍而且複雜的語言現象,引起歧義的原因也是多種多樣的。本文嘗試從語義學角度對漢語中的歧義現象進行了分析,概括了引起歧義的語音、詞彙、語法等方面的原因,指出了歧義在實際的語言應用中的積極影響和消極影響,並提出了一些消除歧義的手段。在實際應用中,我們應該避免歧義的消極影響,同時充分利用歧義的積極作用,從而取得更好的交際效果。
參考文獻
[1] 高桂蓮,陳穎,王海岩. 對英語歧義現象的語義分析[J].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 哲社版,1999(41).
[2] 黃伯榮. 現代漢語[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 黃世平. 漢語歧義現象分析[J]. 科技信息: 科教視野,2007(35).
[4] 康燦輝. 試論語義學與語用學的互補性[J].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4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