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72|回覆: 0

[漢語詞典] 常用文言虛詞詳析(2)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7-28 09:1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中國國學網

  1.用作連詞,主要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爲『可是』『但是』。例如:
  然豫州新敗之後,安能抗此難乎?(【赤壁之戰】)
  然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鴻門宴】)
  『然』有時和『而』連用,『然』代指上文所說情況,『而』表示轉折,等於說『如此(這樣),可是……』。例如:
  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然』還常和『則』結合,『然』是承接上文事實,『則』是由此進行闡述或論斷,可譯爲『既然如此,那麼(那就)』,也可單譯爲『那麼』。例如: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2.用作代詞。相當於口語中『這樣』『如此』。例如:
  使之然也。(【勸學】)
  不然,籍何以至此?(【鴻門宴】)
  3.用作助詞,又分兩種情況。
  (一)用在形容詞之後,作爲詞尾,相當於口語的『……地』。例如:
  蔣氏大戚,汪然出涕曰……(【捕蛇者說】)
  大石……森然欲搏人……(【石鐘山記】)
  (二)用在名詞或短語之後,前面有『若』『如』『猶』等詞與之照應的,可譯爲『的樣子』『一般』『那樣』。例如:
  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核舟記】)
  而半山居霧若帶然。(【登泰山記】)
  『然』還常作應對之辭,同口語中『是的』『對的』相似。或者表示贊成、同意,即『認爲是』『認爲對』的意思。例如:
  袁曰:『然,固有所聞。』(【譚嗣同】)
  成然之。(【促織】)
  若
  1.用作代詞。
  (一)表對稱,相當於『你』『你們』;作定語時則譯爲『你的』。例如:
  若毒之乎?(【捕蛇者說】你)
  更若役,復若賦……(【捕蛇者說】你的)
  (二)表近指,相當於『這』『這樣』『如此』。例如:
  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論語・憲問】)
  2.用作連詞。
  (一)表假設,相當於『如果』『假設』等。例如: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赤壁之戰】)
  (二)表選擇,相當於『或』『或者』。例如:
  以萬人若一郡降者,封萬戶。(【漢書・高帝紀】)
  『若』和『夫』『至』結合,組成『若夫』『至若』,放在一段或另一層意思的開頭,表示他轉。例如:
  若夫霪雨霏霏……至若春和景明……(【岳陽樓記】)
  爲
  『爲』在文言中經常用作動詞和介詞,也可以用作助詞。用作動詞,意思是『做』。還可作判斷詞『是』用。這些都屬於實詞範圍。下文介紹作虛詞用的幾種用法。
  1.用作介詞。除表被動外,一般讀去聲。
  (一)表示動作、行爲的對象。可譯爲『向』『對』等。例如:
  此中人語云:『不足爲外人道也。』(【桃花源記】)
  (二)表示動作、行爲的替代。可譯爲『替』『給』等。例如:
  當橫行天下,爲漢家除殘去穢……(【赤壁之戰】)
  公爲我獻之。(【鴻門宴】)
  (三)表示動作、行爲的時間。可譯爲『當』『等到』等。例如:
  爲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晏子使楚】)
  (四)表示動作、行爲的目的。可譯爲『爲著』、『爲了』。例如: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史記・貨殖列傳序】)
  (五)表示動作、行爲的原因。可譯爲『因爲』『由於』。例如:
  吾見其難爲,怵然爲戒,視爲止,行爲遲。(【庖丁解牛】)
  (六)表示被動關係。讀陽平聲,可譯爲『被』。『爲』所引進的是動作行爲的主動者;有時亦可不出現主動者;有時跟『所』結合,構成『爲所』或『爲……所』。例如:
  有決瀆於殷周之世者,必爲湯武笑矣。(【五蠹】)
  不者,若屬皆且爲所虜!(【鴻門宴】)
  今不速往,恐爲操所先。(【赤壁之戰】)
  2.用作助詞。讀陽平聲,放在疑問句之末,表示詰問,前面有疑問代詞跟它呼應。可譯爲『呢』?例如:
  如今人方爲刀俎……何辭爲?(【鴻門宴】)
  惟(唯、維)
  1.用作副詞。
  (一)表示限於某個範圍,相當於『只』。例如:
  天下健者,惟有足下。(【譚嗣同】)
  東船西舫悄無言,唯見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二)表示限於某個範圍,相當於『只有』『只是』。如:
  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赤壁之戰】)
  原其理,當是爲谷中大水衝激,沙土盡去,唯巨石巋然挺立耳。(【夢溪筆談】)
  (三)表示祈使或命令,相當於『希望』或『請』。如:
  唯大王與群臣孰計議之。(【廉頗藺相如列傳】)
  (四)表示動作行爲的根據與緣由,相當於『正因爲』『只因爲』。
  吾子淹久於敝邑,唯是脯資餼牽竭矣。(【ブ戰】)
  2.用作助詞,常與『是』搭配成固定結構『唯……是……』。如:
  其以義理相咨訪,孜孜焉唯進修是急,未之多見也,況流俗乎?(【問說】)『惟』『唯』『維』作爲虛詞使用時,古時可以通用。
  因  
  1.用作介詞。介紹動作、行爲發生的原因、依據、方式,可分別譯爲『因爲』『由於』,『趁著』『憑藉』,『經過』『通過』。例如:
  振聲激揚,伺者因此覺知。(【後漢書・張衡傳】)
  因賓客至藺相如門謝罪……(【廉頗藺相如列傳】)
  2.用作連詞。表示順接上文,可譯『於是』『便』。例如:
  因拔刀斫前奏案……(【赤壁之戰】)
  相如因持璧卻立……(【廉頗藺相如列傳】)
  蓋
  1.用作副詞。 『蓋』用在句首,作副詞,表示下邊說的一些話,是帶有推測性的斷定,相當於現代漢語中『大概』『推想』的意思。如:
  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游褒禪山記】
  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季氏將伐顓臾】)
  表示這種意思的『蓋』,也有用於句中的。如:
  吾之意蓋謂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與妻書】)
  2.用作連詞。 連接上文,起說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確定之意。如:
  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游褒禪山記】)
  謝靈運爲永嘉守,凡永嘉山水,遊歷殆遍,獨不言此山,蓋當時未有雁盪之名。(【雁盪山】)
  所
  1.用作助詞。
  經常放在動詞前,同動詞結合,組成『所』字結構。『所』字結構是名詞性短語,表示『所……的人』、『所……的事物』、『所……的情況』等。如:
  於眾人廣坐之中,不宜有所過,今公子故過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送東陽馬生序】)
  余在患難中,間以詩記所遭。(【〖指南錄〗後序】)
  『所』和動詞結合,後面再有名詞性結構,則所字結構起定語的作用。如:
  夜則以兵圍所寓舍。(【〖指南錄〗後序】)
  臣所過屠者朱亥,此子賢者,世莫能知,故隱屠間耳。(【信陵君竊符救趙】)
  2.在有些句子中,『爲』和『所』呼應,組成『爲……所……』的格式,表示被動。如:
  賈家莊幾爲巡徼所陵迫死。(【〖指南錄〗後序】)
  嬴聞如姬父爲人所殺。(【信陵君竊符救趙】)
  3.複音虛詞『所以』。『所』和『以』連用,文言中也常見。用法主要有兩種:一種表示原因,一種表示手段和目的。表示原因的,如: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出師表】)
  吾所以爲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表示手段或憑藉的如: 吾所以待侯生者備矣,……(【信陵君竊符救趙】)
  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師說】)
  者
  助詞,主要有兩種用法。一種是附在別的詞或短語之後,組成名詞性短語。如:
  將藏之於家,使來者讀之,悲予志焉。 (【〖指南錄〗後序】)
  用葉者取葉初長足時,用芽者自從本說,用花者取花初敷時,用實者成實時采。(【采草藥】)
  『者』的另一種用法是放在一個詞或一組詞後邊,起提頓作用:先用『……者』提出要說明的事物,稍微停頓一下,然後說明或論斷。如: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
  古之讓天之者,是去監門之養而離臣虜之勞也。(【五蠹】)
  『者』有時放在時間詞之後,起語助作用,可不譯。如:
  今者項莊拔劍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鴻門宴】)
  『者』有時放在數詞後邊,可譯爲『個』『樣』之類。如:
  此數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赤壁之戰】)
  安
  1.用作疑問副詞。
  出現在疑問句中,置於動詞之前。作狀語。相當於『怎麼』『怎樣』。 君安與項伯有故?(【鴻門宴】)
  安能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發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記】)
  2. 用作疑問代詞。
  在疑問句中作賓語,置於動詞之前。相當於『什麼』『哪裡』。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附)。(【左傳・僖公十四年】)
  沛公安在?(【鴻門宴】)
  何
  1.用作疑問代詞。
  單獨作謂語,問原因,後面常有語氣助詞『哉』『也』,可譯爲『爲什麼』『什麼原因』。
  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廉頗藺相如列傳】)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爲,何哉?(【岳陽樓記】)
  作賓語,主要代處所和事物,可譯爲『哪裡』『什麼』。譯時,『何』要後置。
  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戰】)
  大王來何操?(【鴻門宴】)
  作定語,可譯爲『什麼』『哪』。 然則何時而樂耶?(【岳陽樓記】)
  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琵琶行】)
  2.用作副詞。
  用在句首或動詞前,常表示反問,可譯爲『爲什麼』『怎麼』。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戰】)
  徐公何能及君也?(【鄒忌諷齊王納諫】)
  用在形容詞前,表示程度深,可譯爲『怎麼』『多麼』『怎麼這樣』。
  至於誓天斷髮,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傳序】)
  3.複音虛詞『何如』『何以』。
  (一)『何如』常用於疑問句中,表疑問或詰問,相當於『怎麼樣』或『什麼樣』。如:
  樊噲曰:『今日之事何如?』(【鴻門宴】)
  今單車來代之,何如哉?(【信陵君竊符救趙】)
  君以袁某爲何如人哉?(【譚嗣同】)
  (二)『何以』即『以何』,介賓短語,用於疑問句中作狀語,根據『以』的不同用法,分別相當於『拿什麼』『憑什麼』等。
  榮祿遇足下素厚,足下何以待之?(【譚嗣同】)
  何以戰?(【曹劌論戰】)
  故
  1.用作連詞。
  表示因果關係,可譯爲『所以』『因此』。
  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取壁。(【廉頗藺相如列傳】)
  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鴻門宴】)
  有時用『是故』『以故』: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師說】)
  2.用作副詞。
  有『從前』『故意』的意思。
  燕太子丹者,故嘗質於趙。(【史記・刺客列傳】)
  公子往,數請之,朱亥故不復謝。公子怪之。(【信陵君竊符救趙】)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