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01|回覆: 0

[漢語詞典] 『起義』一詞的武解與文解

[複製鏈接]
買櫝還珠 發表於 2010-7-20 10:4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香港文匯報
『起義』一詞最常用的詞義應該是中學生都懂,近日社會上卻忽然生起爭議,怪哉!有人堅持己見、情緒激動,諒來難說之以理。然而『起義』是否涉及動武,當作語源和語義發展的分析,以明真相。  
這個雙音節詞近代的用法是策動現有、或組織全新的武裝力量『造反奪權』,對於現政府的當權者,輕則拘捕審訊、重則就地正法。事成便是『起義』,事敗則為『叛亂』。但亦有人會將徹底失敗的『造反』定性為『起義』。
『起義』本來是『起義兵』的省文,兵是軍隊,不是一兩個兵丁。東漢末年董卓把持朝政、倒行逆施,引發關東各州郡地方官舉兵討伐。【三國志.袁紹傳】引【先賢行狀】:『袁紹起義,卑辭厚幣以招致(田)豐。』【武帝紀】記載曹操在建安七年的令:『吾起義兵,為天下除暴亂。』十二年的令:『吾起義兵誅暴亂,於今十九年。』【曹洪傳】:『太祖(指曹操)起義兵討董卓。』所記為同一件事。
又如西晉八王之亂期間,趙王司馬倫自立為帝,齊王司馬j、成都王司馬穎、河間王司馬癃起兵討伐。【晉書】行文亦是『起義』與『起義兵』交互使用,以配合文氣。如【王戎傳】、【盧志傳】皆言:『齊王j起義。』【鄭球傳】:『成都王為大將軍,起義討趙王倫。』此言『起義』。【王敦傳】:『會諸王起義兵。』【陳敏傳】:『及趙王倫篡逆,三王起義兵。』此言『起義兵』。所述本為一事。
再有【舊唐書】記隋末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父子舉兵。【刑法志】:『高祖初起義師於太原,即布寬大之令。』【劉政會傳】:『太宗與劉文靜謀起義兵。』【李靖傳】:『公起義兵,本為天下除暴亂。』以上『起義師』與『起義兵』同義。另【太宗紀】:『朕於太原起義,遂定天下。』【劉文靜傳】:『起義之初,忝為司馬。』【段志玄傳】:『父偃師,……從高祖起義,官至郢州刺史。』以上省文為『起義』是修辭技巧,配合四字韻律。如不計襯字,前面的『初起義師』、『謀起義兵』、『公起義兵』則見『師』或『兵』湊成四字,與『太原起義』、『起義之初』、『高祖起義』同為四字句。
到了近代,『起義師』、『起義兵』等三音節詞逐漸被淘汰,簡化為雙音節詞『起義』。『起義』不能無兵,仍然解作『為正義起兵』,但較多用作形容『造反』,較少形容為擁護現政權而討伐本在高位的專權者。『起義』可以是組織新的武裝力量,企圖推翻現政府,一八九五年興中會第一次廣州起義即屬此類。『起義』也可以說策動現政府的軍隊叛變造反,一九一一年辛亥武昌起義即屬此類。當然,一次『起義』經常會結合原政府軍和民間的力量,但都少不得與現政府兵戎相見。
若強行曲解此一『起義』為『非暴力』,則仍未過得語義發展必須的『約定俗成』一關。不過『起義』一詞亦有文解,卻指『顯露文意』,已成為生僻用詞。如晉代杜預【春秋左氏傳序】:『一曰微而顯,文見於此,而起義在彼。』但這種『對艱深文章的內容起義』,並非國文水平庸劣之人所能為,更不可能成千上萬人一同『起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