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成都日報 朝霞映天是光明,篝火燒夜是光明,元宵看燈是光明,暗室燃燭是光明,月照東窗也是光明。光明雖然可見,但無一定之形可象。不能象形,那就象意。比較起來,月照東窗之明,這種象意最有詩意。明字象意,拆開看正好是月照東窗。小孩認字,不知不覺之中感受詩意,世間唯我漢字有此功能。
甲骨文里明字很多,幾乎都是月照東窗。稍有異者,窗框畫出各種式樣:方的,圓的,而窗欞則有橫格的,縱格的,兩橫格的,十字格田形的,圓弧格三花的。日月雙懸的明甲骨文里也有,不過很少。農曆每月十五,西山日落,東山月上,為時短暫,亦非雙懸。雙懸是不可能的,所以日月明很少。
圓弧格三花的窗欞組裝在圓框上,初見於甲骨文,後定型於篆文,隸變後便成為今之(jiong 去聲),與窘是同音字。今人在網上同音借用之,泛濫到報刊上。按照【說文解字】許慎所說,鬃止乓舳gong(音拱,去聲)。古音今音之異,剛柔音變而已,其間本無是非可言。
月,圓時少,缺時多。造字取象於半邊月。月中直槓,屈原說是『顧菟在腹』,後人說是嫦娥玉兔,今人說是靜海夢海。借月字,減直槓,便是夕字,蜀人謂之晚夕,甲骨文作夜字使用。重夕為多。一夜又一夜過去了,所以『去日苦多』。
聖字繁體作},從耳從口,耳口下面是聲符。這既非王字,亦非壬字。耳能聽察實情,口能講解道理,造字者給}字下了非常好的定義。看三個甲骨文,先是一耳兩口,能聽雙方意見。後來減去一口。又後來加人字在耳下,表明此人能聽察下面的意見。到金文在人下又加土作聲符,成形聲字。篆文習承,不再改變。叵耐竟被簡化成聖,能聽察的耳不要了,能講解的口不要了,換成一手刨土,便是聖人,莫名其妙。
那些創造簡體聖字代替繁體}字的同志們,顯然不知悉早就有聖字,見【說文解字】,字義為『致力於地』,讀音同窟。考慮到古今讀音的變化,前輩已故小學大師楊樹達先生說,聖與掘應當為古今字。這就是說,聖字本是掘字古寫。甲骨文聖(音ku),上為雙手下為土,雙手努力掘土。到篆文才變成一隻手,此後定型。這個靠邊站的聖字,拿時髦語言說,有點鬱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