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江蘇語言文字網 現代人說『四海為家』,言下之意是指四處飄泊流浪,頗有一種處處無家處處家的廣闊胸懷。但是『四海為家』的意義就只是這麼簡單嗎?實際上這個成語最初反映的是儒家大一統的政治文化理想,是指帝王佔有四海,天下一統。這要先從『四海』開始說起。
中國最早的辭書【爾雅】的【釋地】中說:『九夷、八狄、七戎、六蠻,謂之四海。』這裏四海指的是四邊荒遠地區,不是指海洋。夷、狄、戎、蠻是指有別於中原華夏民族的少數民族,而加在前面的九、八、七、六則是泛指少數民族部族眾多。『海』的本義是指天池,『海』的引申義指數量多。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認為凡地大物博者,皆得謂之海。清代胡渭【禹貢錐指】卷十八中說得明白:『古書所稱四海,皆以地言,不以水言。【爾雅】四海系【釋地】,不系【釋水】,【禹貢】九州之外即是四海,不以海水之遠近為限。』這說明九州之外就是四海。
『四海為家』也就是以四海為一家,四方的少數民族都在一個民族大家庭之中。這是儒家設計的大同理想。所以【論語・堯曰】中記載堯在禪讓帝位時告誡舜說:『四海困窮,天祿永終。』意思是說如果四方的老百姓生活困苦,那麼作為天子也該是下台的時候了。【荀子・王制】說:『四海之內若一家。』就是講天子的王化之治不但要實行於九州之中,而且要推向九州之外,即四海之中。儒家要求士大夫和帝王都要有胸懷大志、四海為家的大氣魄,如【史記】卷八記丞相蕭何勸解高祖劉邦說:『天子以四海為家。』
上古的兩位帝王舜和禹在出巡的路上死在了異鄉,就葬在當地的南方,並沒有運回北方老家去安葬。儒家認為這是帝王以四海為家的典型體現。【史記】卷一記載帝舜為冀州之人,南巡狩,崩於蒼梧之野。【史記】卷二記載帝禹東巡狩,至於會稽而崩。今浙江紹興仍有大禹陵的遺蹟。所以徐幹學【讀禮通考】卷九十說:『天子以四海為家,舜葬蒼梧,禹葬會稽,豈愛夷裔而鄙中國邪?示無外也。』漢代蔡邕【獨斷】中也說:『天子無外,以天下為家。』就是說天子理想的政治狀況是無內外之別,四海之內與四海之外都是一家人。後來秦始皇也死在了東巡的途中,但秦始皇就沒有葬在異鄉,而是運回了咸陽。這是因為秦朝焚書坑儒,實行法家統治,當是的制度對於儒家的一套東西如四海為家的政治文化理想是不感興趣的。
所以說,『四海為家』原本是指無內外之別、各民族平等的儒家理想化的政治理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