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7|回覆: 0

[漢語詞典] 古代文化趣談:"鼻祖"與鼻子有關?(2)

[複製連結]
夏知 發表於 2009-8-4 15: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天津日報
手的第二個指頭為什麼叫『食指』?

    大家都知道手的第二個指頭叫『食指』,這和拇指、小指、中指的命名似乎有些區別,與食指的大小、位置無關,卻從字面上看來與食物有關,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食指最早還真的和吃有關,但可不是吃手指的意思。古人習慣用這個指頭試探湯水、食物的冷熱、味道,然後放到嘴裏吮一下,古人這樣做並不奇怪,因為上古時代的人們可是用手直接抓起東西來吃的,因此,古人專門將這個手指稱作食指。之所以選擇食指來做這個工作,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其他手指來說,食指較為靈活,嘗起食物來非常方便的緣故吧。

    說起食指,還有段有趣的故事。春秋時期,鄭國貴戚子公(公子宋的字)的食指每次若有跳動,第二天必嘗異味。他出使晉國,食指大動,便吃到了石花魚;出使楚國,食指大動,就吃到了天鵝肉;後來吃到合歡橘之前,也是食指大動,屢試不爽。依此看來,食指與食物之間還真是有着深厚的淵源。

    荷包很鼓就是很有錢,古人的荷包就是指錢袋嗎?

    常說某人荷包鼓了,是指錢袋滿了(發財)的意思,荷包的這種意思與其功能有關。

    荷包,是指佩於腰間的一些囊、帶或裝飾小品,原來是宮廷貴族佩戴的飾物。因其色澤艷麗,加上刺繡精緻美麗,博得了人們的喜愛。一件精美的荷包,從形式、紋樣、繡工到配線、布色,都經過了精心構思、精心施藝,傾注了製作者的情感和心血。後來荷包還成為身份、榮耀的標誌,清代皇帝曾以繡荷包為獎品頒賜群臣、侍從,以示恩寵。

    隨着民間刺繡藝術的發展,荷包逐步向民間普及,主要功能是在喜慶之時作為禮品饋贈親朋好友,或是男女之間的定情信物,再者就是敬獻神佛以表虔誠之心。

    荷包不僅是藝術品,還具有實用功能。主要是盛儲隨身使用的小物件和香料。根據內盛物的不同,演變出了很多種荷包,如錢荷包、香荷包(又稱香囊或香筒子)、針線荷包、煙荷包、扇袋、眼鏡袋、扳指兒袋、鑰匙袋、手帕袋及其他刺繡佩飾等。錢荷包的功能跟現在的錢包很類似,因此用荷包很鼓來比喻有錢是很貼切的。

    象棋是中國人自創的,國際象棋與中國象棋有關係嗎?

    【楚辭・招魂】有句云:『蔽(用於六~棋的竹製籌碼)象棋,有六~些。』這大概是『象棋』一語最早的記載。但這裏的象棋是指用象牙做的六~棋棋子,與現在所說的象棋並不是一回事。

    象棋的發明,可能是在南北朝。北周武帝宇文邕著有【象經】一書。他很得意自己的這部著作,因此招來百官,親自給他們講解,並命人作注。可惜這部書早已失傳。從時人和後人的記述中,我們可以約略窺知它是一部講棋道的書,【隋書・經籍志】中將它列於兵書類,和【棋勢】、【雜博戲】等書並列,也可以證明這點。明朝正德、嘉靖年間的學者楊慎在【丹鉛總錄】中說:『周武帝【象經】有日月星辰之象。』也就是說,『象戲』是取象於日月星辰的。那麼,它是如何演化成後世的象棋的呢?

    英國學者李約瑟認為,這是印度人加工的結果。他認為,北朝象戲有象徵日月的棋子,也有類似中國象棋『將』、『帥』的棋子;五代、北宋出現的『炮』,他認為最初是表示飄忽不定的彗星的棋子。這種棋戲傳入印度後,在約7世紀時(中國初唐時期)演變成戰爭遊戲;『象』、『馬』、『車』、『兵』四種棋子,是當時印度軍隊的組成部分。經過印度人改造的象棋一面傳回中國,一面經波斯、阿拉伯傳入歐洲,衍生出中國和西方兩大象棋體系。

    唐代象棋,已經接近現代象棋的形態;到了北宋,規制多變;南宋以後,逐漸定型,此時的象棋已離最初的日月星辰之象越來越遠。但是,印度、阿拉伯和歐洲人似乎沒有忘記它的天文學含義,都把象棋用於占星術。13世紀的一首拉丁詩,曾把星相符號賦予國際象棋的每一個子。雖然兩個象棋體系在後世的發展中有了很多差異,但其同出一源的標誌還是很明顯的:兵進不退、馬走日、象斜行、將帥或王一步一格等等都是它們的共同點。可以說,國際象棋是東西方文化交流的產物,它凝聚了人類共同的智慧。

    筷子是中國人的傳統,古人一直都是用筷子吃飯的嗎?

    一雙筷子妙用無比,很能表現中國文化以簡御繁、以少御多的個性。但上古時人並不用它吃飯。【禮記・曲禮上】講到請客吃飯時,說:『共飯不澤手。』『澤手』,就是雙手摩擦發熱而出汗的意思。這怎麼講呢?唐代經學大師孔穎達的註解是:『古之禮,飯不用箸(筷子),但(只)用手,既與人共飯,手宜e(潔)淨,不得臨時始諫(兩手相搓)手乃食,恐為人穢也。』原來上古時的中國人和現代的阿拉伯人一樣,是吃『手抓飯』的,並不是使用筷子作為餐具的。吃手抓飯,使古人養成了飯前洗手的習慣。【管子・弟子職】說:『先生將食,弟子饌饋,攝衽(衣袖)盥(洗手)漱,跪坐而饋。』意思是:先生要吃飯了,弟子要準備好食物,然後洗手漱口,跪坐着吃。【左傳・昭公二十年】也記載說:『華亥(宋國大夫)與其妻,必盥而食。』

    阿諛奉承也叫做『拍馬屁』,這是為什麼?

    生活中,我們常常把某人對他人諂媚奉承的行為稱為『拍馬屁』。關於『拍馬屁』的來歷,還真有幾種有趣的說法,都與蒙古人的習俗有關。一是說蒙古人有個習慣,當兩人牽馬相遇時,應該在對方馬的屁股上輕拍一下,以表示尊敬。二是當蒙古族好騎手遇到難以馴服的烈性馬時,就會拍拍馬的屁股,這樣會使馬感到舒服,騎手即可乘機躍身上馬。三是蒙古人愛馬。如果馬肥壯結實,兩股必然隆起,所以見到駿馬,蒙古人總喜歡拍着馬屁股稱讚一番。由此可見,這個詞語本來並無貶義。然而,這些禮節和習俗成了趨炎附勢者諂媚奉承的方式。當他們看到權貴策馬而來時,不管其馬優劣如何,都會爭着拍馬屁股恭維一番。因此後世就視『拍馬屁』為巴結討好、阿諛奉承的同義詞,貶義色彩甚濃。

    據【新民晚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