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維基百科 宋元
宋代國語稱『正音』、『雅音』。元代法定蒙古語為國語(主要為蒙古族使用)),後以元大都(北平)漢語語音為標準音,稱為『天下通語』。
明清
明、清時期國語稱為『官話』。
明以中原雅音為正,明前中原地區經多個北方民族融入,江淮地區的『中原之音』相對純正,官話遂以南京音為基礎,南京官話為漢語標準語。永樂年間遷都北京,從各地移民北京,其中南京移民約40萬占北京人口一半,南京音成為當時北京語音的基礎,而南京官話則通行於整個明朝。
清定都北京,初名義上以滿語為國語(主要是滿族使用),隨後漢語官話成為國語。清朝以來,北京官話逐漸分化出來,作為漢語標準音的官話從而逐漸分為南京官話和北京官話兩支。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仍為漢語主流標準語,雍正八年清設立正音館,推廣以北京音為標準的北京官話;而北京音是在元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明都北遷時北京城內南京移民過半)相融的基礎上,融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而成。到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南京官話取得國語的地位。1909年清正式設立『國語編審委員會』,此即清末的國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