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人民網 3月5日上午7時人民網推出大頭條『胡錦濤等分別看望政協委員並參加討論共商國是』。頭條推出後,編輯不斷接到熱心網友打來的電話,詢問:『「共商國是」的「是」是否應該是「事件」的「事」?』那麼,這兩個同音的『是』和『事』究竟該怎麼用呢?『國是』與『國事』有何區別,本網特做如下解釋:
人民網3月5日7時推出的頭條圖
其實,『共商國是』是每年兩會的高頻詞之一,然而每年都有不少網友、讀者對『國是』和『國事』產生困惑。【人民日報】曾在2006年5月11日的『編讀互動』欄目對這兩個詞的用法做了詳細的介紹。
『國事』與『國是』在詞義範圍、適用對象、語體色彩和語法功能上都有區別。『國事』既可指國家大事、政事,也可泛指一切跟國家有關的事務;而『國是』則專指國家大事、國策、規劃等重大事務,有政策法規等含義。
『國事』可用於國內,也可用於國際。而『國是』所指的國家大事則嚴格限用於國人在中央所議之國家大事。如黨和國家領導人與政協委員『共商國是』。
『國事』在書面語和口語中都常用;『國是』則多用於書面語的文言詞。作為名詞,二者都能作主語、賓語,但『國事』還能作定語,如『國事訪問』;而『國是』就無此用法。
『國事』與『國是』意義相近,但不是一個詞的兩種寫法,而是兩個不同的詞,在實際使用上,『國是』要比『國事』的範圍窄,因此不能用『國是』替代『國事』。
另外,編輯還查閱了【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國事』的解釋是:名詞,國家大事,如關心國事。『國是』的釋義是:書面語,名詞,國家大計,如共商國是。
(盛卉整理編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