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侨报 古代,很早就有“训诂”之类的文辞注解,更有《说文解字》之类的书籍,但是真正叫成“字典”的,是从清康熙年间才开始的。
康熙皇帝曾责令下属编纂一本包括所有汉字的书,编成之后,康熙非常高兴。他说,这书“善美兼具,可奉为典常”,赞扬此书可当作常备的经典法则。字之典常,被人们缩减之后,造出“字典”一词。康熙很喜欢这个名字,就将这部收入了四万多字的书,命名为《康熙字典》。
康熙是位功勋卓著的皇帝,他主持朝政,严惩贪污,平乱拓边,扩展版图,可谓日理万机事务繁忙,为什么下令责人编字典呢?这源自一个对他教训极深的故事。
康熙主张满族官员必须学好汉文汉语,否则不可治国,他自己也积极带头学习。但是有一次,他的属下招安了一个江湖豪侠叫石铸,康熙亲自召见这位侠客。在当着文武百官念名字的时候,皇上的汉文出了纰漏,他不识石铸的“铸”字,拆开了念成“金寿”。石铸跪在堂下说“臣石铸叩拜圣上”时,康熙才知道“铸”的读音。
事后他立即传旨,责令翰林院组成庞大的编纂班子,用十年时间,编成了空前巨著《康熙字典》。(来源:美国《侨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