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僑報 古代,很早就有『訓詁』之類的文辭註解,更有【說文解字】之類的書籍,但是真正叫成『字典』的,是從清康熙年間才開始的。
康熙皇帝曾責令下屬編纂一本包括所有漢字的書,編成之後,康熙非常高興。他說,這書『善美兼具,可奉爲典常』,讚揚此書可當作常備的經典法則。字之典常,被人們縮減之後,造出『字典』一詞。康熙很喜歡這個名字,就將這部收入了四萬多字的書,命名爲【康熙字典】。
康熙是位功勳卓著的皇帝,他主持朝政,嚴懲貪污,平亂拓邊,擴展版圖,可謂日理萬機事務繁忙,爲什麼下令責人編字典呢?這源自一個對他教訓極深的故事。
康熙主張滿族官員必須學好漢文漢語,否則不可治國,他自己也積極帶頭學習。但是有一次,他的屬下招安了一個江湖豪俠叫石鑄,康熙親自召見這位俠客。在當著文武百官念名字的時候,皇上的漢文出了紕漏,他不識石鑄的『鑄』字,拆開了念成『金壽』。石鑄跪在堂下說『臣石鑄叩拜聖上』時,康熙才知道『鑄』的讀音。
事後他立即傳旨,責令翰林院組成龐大的編纂班子,用十年時間,編成了空前巨著【康熙字典】。(來源:美國【僑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