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278|回復: 0

[汉语词典] 从"姐"到"谢" "解"字读音辨析

[複製鏈接]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延章 發表於 2007-9-20 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人民网
“解”字读音辨析   

   一字多音和一音多字是我国文字的特点之一,它为文字更加精确地表意增加了力度。尽管数量较多,但基本能作到多而不乱,应用自如。不过也有个别文字因种种原因而出现混乱。“解”当是其中的典型。《周易》中的“解卦”以及由解字构成的“解数”一词,长期以来音读一直处于分歧对立状态,一读“姐”音,一读“谢”音。从百姓到播音员,从学者到专家,从辞书典籍到古代解经注释,互不沟通自行其是。本人酷爱古典文学,又性喜较真,觉得这种局面继续下去于推广普通话和语音标准化不利,而且这种分歧肯定有一方是以讹传讹,贻误子弟。因此,作者不揣浅陋,作了一些研读与考证,并最终认定:由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编纂的《汉语大字典》对“解”字的读音标注是正确的,应该成为范本,在全国推行。现将理据分述如下:  

   第一,分离、分割是解字的基本定义。“姐”音是解字的初始音。  

   中国文字具有它自身的特点:一是以语言为基础,先有语言后有文字。远古曾有结绳记事、结网渔猎时代,既有“结绳”之作,也必然产生“解结”之举。据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记载,古人有佩带牛角的习惯,其用途是用尖端解结。因此可以确定结和解都会是没有文字时代的交流口语。二是汉字的读音最初只有一个,恰如近代学者任铭善先生所言:“古时候一个字便只有一个读法,这是文字赋音的原则。”既然文字最初只有一音,到底哪个是解字的初始音呢?为寻找答案,本人翻阅了十多部辞书。其中两种注音几乎各占半数,但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那就是都将“姐”音列为首位。这虽然称不得理据,但对判断解字的初始音,或能提供些许参考。三是形、音、义可以互求的原则。主编《甲金篆隶大字典》的徐无闻先生赞誉以此原则求知精神为实事求是的精神。解字的最早字形,有人说象一个牛角尖穿着三个(一大两小)牛角,后来逐渐衍变成隶书的刀、牛、角,从字形看比较符合《说文解字》对解作的“判也,从刀判牛角”的注解。判即分离、分开的意思。周易专家孙振声先生也说:“[解]的原义,是用刀将牛角切离”。《文字学词典》上说:“解这个字就是[角][刀]和[牛]组成的,表示将牛的身躯分尸解剖之意。”以上诸说尽管有牛角与牛体的差异,但分割与分离的基本意思是一致的。再参照古人对解字的实际应用,如《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礼记.月令》“东风解冻,蛰虫始振”。《墨子.节葬》“昔者越之东有沐之国者,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以上诸点,足可证明“姐”音当是解字的基本音义。其义、其形、其音、其意颇具一致性。  

   第二, 解字“谢”音之由来。  

   人们所熟知,至今被司法所沿用的獬豸冠,象征着司法公正。獬豸是传说中的神兽,一曰形似白羊,一曰形似鹿,独角,喜触争讼中无理的一方,故受司法尊崇,成为司法公正的标志。“獬豸”古时写作“解D”。此见于许慎《说文解字》中,“一曰解D,兽也。”解D是獬豸两个正字没有产生前的替代字,即通假字,因为以解代獬而产生了“谢”音。  

   现在我们可以做这样的结论:文字通假是“解”有“谢”音的真正原因。清点起来古代的解字替代许多发“谢”音的字,如懈怠的懈,螃蟹的蟹,官廨的廨等等。《诗经.蒸民》之“夙夜匪解”,意思是昼夜都不可懈怠。《吕览.恃君》之“大解鲮鱼”,大解就是大螃蟹。我甚至认为《周易.解》之彖辞“天地解而雷雨作。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圻”。该解字当是“谐”字的假借。明代李贽《夫妇论》曰:“天地一夫妇也,是故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既然天地为夫妇,那么不正是天地“谐”而雷雨作吗!?这里再对孔颖达《周易.正义》之解卦注解作一分析:“然解有两音,一古买反,为既解之初;一谐买反,谓既解之后,故序卦云解者缓也,险难解释物情舒缓,故为解(xìe)也。”孔颖达的意思是:险难尚未解除以前读“姐”音,须要努力去解除险难;既解之后读“谢”音。因为既解之后“物情舒缓。”请注意何谓物情舒缓?不正是度过险难以后极易产生喘口气的麻痹松懈情绪吗!可见既解后的解字恰是“懈”字的通假字。  

   可惜,古今有些解经家对这种 因通假造成的音变不予重视,却另辟蹊径说什么物自分散之解读“谢”,缓变之解读“谢”,不晓他人心意之解读“谢”。兹以金景芳、吕绍纲先生《周易全解》为例,序卦传说“蹇者难也,物不可终难,故受的以解,解字读谢音。意即事物总要变化,蹇难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散,解就是散”。此种观点实在令人费解。 众所周知,缓与急,散与聚,作为物质形态的变化总是相对而非绝对,相比较而存在,谁能机械地划分开呢?譬如,人群有人让散为“姐”散,自行漫散即为“谢”散,谁能断定这漫散就是纯自然而没有社会因素呢?缓与急也同样,以解冻为例,难道用冰箱化解为“姐”,放在室内缓化就该称“谢”冻了吗?这种观点不仅难懂,也可能成为交流障碍。试想,如果将病情缓解说成“缓谢”,将自行解体读成“谢体”,语言还能交流吗?  

   第三,关于“解数”一词读音辨别。  

   “解数”一词始创于什么年代,尚不得知。佛教《成唯识论述记》中有解数一词。意思是:如能解除各种束缚也会增加自由自在的数值,活得轻松。它还特别强调:“解”就是“离缚”。显然,这个解数,照自身的注解当读“姐”音无疑。  

   我们所讨论的解数一词与佛教有无瓜葛暂时无从查对。姑且抛开联系,解数一词似乎始见于元明时代关汉卿《越调.斗鹌鹑.女校卫》“唯蹴鞠最风流,演习得踢打温柔,施逞得解数滑熟。”如果情况属实,那么我们即可判定此解字只可读“姐”音,不能读“谢”音。 道理很简单,文字发展到元明时期已经比较完善,原来由解字替代过的那些通假字,已经有了真字。解字加上竖心、虫字、犬旁、水旁、厂框…“姐”、“谢”二音井然有别已经无法混淆下去,就连“卸”字明朝宋濂的《篇海类编》都与“解”字分得清清楚楚。通假字一旦发展到此等时刻,只能寿终正寝,只通古而不通今了。以现实为例,如果有学生将“松懈”写成“松解”老师肯定不会给分,且标以红X。作为文学大家的关汉卿,岂能犯这种低级错误?  

   既然不是通假,就必然有自己的词义,那么解数的词义是什么呢?根据元明时代的文学作品和对关汉卿本段文辞详细推敲,“解数”应为武术界技击的招法、套路,乃至杂技中的技艺、技巧等各种功夫。《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黄天禄大战余化一段“天禄见战不下余化,在马上卖一个‘名解’,唤作丹凤入昆仑,一枪正刺中余化左腿”。这里将丹凤入昆仑称之为名解,不正是武术招法吗?。联想现实人们熟知的野马分鬃、白鹤亮翅、金鸡独立、旱地拔葱等诸多“名节”,信手可拈,不胜枚举。再说关汉卿的“施逞得解数滑熟”,施逞即动作,滑熟乃指套路的熟练程度。  

   综上所述,“解数”一词成词年代并非古远,不可能再赋予它“谢”音了。那么“浑身解(音姐)数”就该是正确无疑了。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