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 上海语言文字网 这些天,“戛纳电影节”是传媒上最热门的一个词。报纸、网络上的文字无声,读者只是在心里默读这五个字,而几乎所有的广播、电视节目中把“戛纳”都读成“嘎纳”(ga na),惟有东方卫视“看东方”的主持人坚持读“jia na”,他一再向观众解释说,“戛”只有一个读音:jia,不能读作“ga”。既然当初翻译为汉语时称作“戛纳”,那就应该把这个“戛”字读准确。于是,在一片“嘎”(ga)声中,他的“戛”(jia)声显得很特别,让人觉得有些另类,有些“寡不敌众”。
东方卫视那位主持人对“戛”的读音无疑是正确的,可是,在社会约定俗成的时候,惟有一人这样“死抠”读音,坚持“顶牛”,也不是个办法呀!“戛纳电影节”的法文是Festival de film de Cannes,英文是Cannes Film Festival,按理说,Cannes确实应该翻译为“嘎纳”。可是不知何故,从这个电影节被中国人知道的时候开始,中文表达就是“戛纳”。不敢贸然说,最初翻译这个词的人错把“戛”读成“嘎”,“戛”“嘎”不分,但造成的事实却是人们都跟着误读了。可见“先入为主”何等重要!
同样道理,阿联酋的大城市DUBAI,其实是应该翻译成“度拜”,结果人们都随从首次翻译的读音,念为“迪拜”,将错就错,倒也自然。而当时要求把恐怖分子“拉登”改为更接近原名谐音的“拉丹”,至今没有成功,导致“拉丹”不敌“拉登”,译名混用,难求统一。
主管部门曾经规定,外国地名人名的中文译名一律以新华社的翻译为准,以使全国的文字规范化。可是,目前多元的信息渠道,导致多元的译名频频出现。看来,需要重申这个规范,当然也希望权威部门在译名上更慎重一些,切勿“朝令夕改”,让人无所适从。
那么,眼下这“戛纳电影节”究竟姓“戛”还是“嘎”,是将错就错,还是“拨乱反正”,该由谁出面予以规范,有个明确说法呢?
作者:怡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