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網絡 在漢語中,動物的部位名稱可以用來借指特定的事物。『雞肋』是雞的肋骨,在生活中,指的是本來沒有什麼特別存在的必要,有不能輕易捨棄的事物。比如:『他送我的這件禮物真是一個雞肋,雖然很貴重,卻沒什麼用處。』還有:『中年女「白領」已經成爲公司中的「雞肋」。』這個詞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用法呢?這和歷史上的兩個名人有關係。
楊修,字德祖,從小就極其聰明。長大後他當了曹操的謀士。建安24年,曹操手下的大將夏侯淵在陽平關與劉備交戰,被劉備所殺。曹操十分惱怒。3月,曹操從長安發兵,直逼漢中。劉備軍憑藉天險頑強固守,曹操久攻不下,心中十分苦惱。可是他爲人驕傲,不肯讓手下看出自己的失意。一天,軍士進來問曹操當天的行動口令,曹操正在吃飯,隨口就說:『雞肋』。隨行的將士都不明白曹操爲什麼採用了這麼一條口令。只有楊修一個人忙著收拾行李,並告訴將士們做好收兵的準備。
大家很吃驚。楊修解釋說:『雞肋這種東西,有些香味,扔掉怪可惜的;吃吧,又沒有什麼肉。這個口令是在比喻漢中,打下去沒什麼意思了。』果然,時隔不久,魏王的撤軍令就傳達下來了。曹操聽說了這件事,以『禍亂軍心』的名義處置了楊修。據說這是因爲他嫉妒楊修的才華,怕給自己的霸業留下後患。
從此以後,『雞肋』這個詞就成了那些『棄之可惜、食之無味』的事物的代名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