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435|回覆: 0

[漢語詞典] 釋『焚林而田』

[複製鏈接]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休竹客 發表於 2007-4-20 10: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網絡
『焚』字從甲骨文到楷書,其規範化的字形結構都是上部為樹林的『林』,下部為『火』;上下兩部分匯合起來表示的字義就是火燒樹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焚,燒田也。』燒田就是焚林而田。『田』是田獵、打獵的意思,後來寫作『畋』。焚林而田就是通過放火燒山林草木,驅使野獸外逃,從而在四周布下陷阱羅網和兵馬來圍捕野獸的一種大規模的圍獵方式。古代文獻關於這類『焚林而田』的歷史記載是很多的。
遠在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朝,商王武丁就是一個喜好焚燒山林草木來圍捕獵物的君王。姚孝遂教授主編的【殷墟甲骨刻辭摹辭總集】第10480片甲骨卜辭記載了商王武丁焚林圍獵的一次活動:『癸卯其焚,……禽?癸卯允焚,獲兕十一、豕十五、虎……【十。』另外,該【總集】從第10677片到10691片甲骨刻辭,都是關于田獵的卜辭,其中有16個用為『焚林而田』的『焚』字例。放火燒山林草木來圍獵禽獸,小的弱的禽獸被火燒死,大的壯的禽獸被火驅趕逃出火海,然後又被陷阱羅網和獵人所擒獲。這種聲勢浩大的毀滅性的打獵方式,從商朝到春秋戰國時期都在進行。例如:
【春秋・桓公七年】:『二月亥,焚咸丘。』當代學者楊伯峻教授的【春秋左傳注】注釋說:『焚之者,以火焚地,驅使野獸外逃,然後羅網圍取之。』【左傳・定公元年】:『魏獻子……田於大陸,焚焉。』楊教授又在其【春秋左傳注】中注釋說:『焚謂燒藪澤之草木便于田獵。』
【淮南子・本經訓】說:『焚林而獵,燒燎大木。』『鑽燧取火,構木為台,焚林而田』。
『焚木而田』這種聲勢浩大的毀滅性田獵方式,破壞了大自然的生態平衡。隨着利用和保護自然的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到戰國後期,人們終於逐漸認識了『焚林而田』所造成的嚴重後果,因而一些有識之士代表大眾百姓發出了禁絕『焚林而田』的呼籲。例如:
【韓非子・難一】指出:『焚林而田,偷取多獸,後必無獸。』
【呂氏春秋・義賞】也指出:『焚藪而田,豈不獲得,明年無獸。』
戰國以後,越來越多的人呼籲禁止『焚林而田』。例如:
【淮南子・主術訓】說:『故先主之法,畋不埯群,不取麋夭,不涸澤而漁,不焚林而獵。』
宋人秦觀【李訓論】:『焚林而畋,明年無獸;竭澤而漁,明年無魚。』
清人黃宗羲【明司馬澹若張公傳】:『竊恐焚林竭澤而漁,能無魚驚鳥散之憂?
從戰國後期以來,『焚林而田』這種毀滅性的田獵方式,隨着社會的進步、文明的發展而逐漸被摒棄了。
作者:梁光華 貴州黔南民族師範學院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