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網絡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時間怎麼能用寸來講呢?
原來,這起源於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儀器──日晷。據史書記載,我國早在漢代以前就已開始用日晷來計時了。日晷由晷盤和晷針兩部分組成,晷盤為石質,四周刻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等12個度,用來表示時辰。晷針為銅質,立於晷面正中垂直於晷面。晷針的影子指向晷盤的某一位置,便可知道是白天的某一時刻。『寸晷』指一寸長的影子,借指時間。『一寸光陰』,就是晷盤上晷針的影子移動一寸距離所耗費的時間。
漢唐以後,在一些詩文中開始出現『寸陰』、『寸晷』、『分陰』等詞語。唐末詩人王貞白,早年在江西廬山五老峯下的白鹿洞書院讀書時,曾寫下【白鹿洞詩二首】,其中一首中有『讀書不覺春已深,一寸光陰一寸金』的句子,這也是『一寸光陰』的最早出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