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663|回覆: 0

[漢語詞典] 從七曜說到『禮拜』、『星期』、『周』的語源

[複製連結]
阿土伯呀 發表於 2007-2-9 14: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華語橋
西方以七日爲一周的紀日方法是何時傳入中國的?漢語中的『禮拜』、『星期』等詞是何時開始表示 week 的?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得從『七曜』說起。
『七曜』就是日、月、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七星。馮承鈞曾說:『考吾國之數字,以三五之用爲多,如三綱五常、三光五行之類是也。七數爲用較少,惟西域之人常用之,如七死、七生、七難、七寶、七音是也。頗疑此七曜之說,來自西方。』1 七曜之說是中國古已有之,還是來自西方,這尚需進一步考證。但這裡作者提供兩個取自【後漢書】和【晉書】的例證,如【後漢書】卷八十二上【方術列傳】第七:『十臣以頑駑,器非其疇,尸祿負乘,夕惕若厲。願乞骸骨,更授夷吾,上以光七曜之明,下以厭率土之望,庶令微臣塞咎免悔。』又如【晉書】卷二十二:『煌煌七曜,重明交暢。我有嘉賓,是應是貺。邦政既圖,接以大饗。人之好我,式遵德讓。』
七曜之說是外來的,還是中國古已有之,現在雖然難以下定論,但利用七曜來紀日的方法倒確是從西方傳入的。據伯希和、沙畹考證2 ,以七曜紀日的方法是在八世紀通過摩尼教3 傳入中國的。759年,北天竺沙門不空譯有【文殊師利菩薩及諸仙所說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在此經中即有七曜日的名稱,這些名稱均爲康居語4 之音譯,它們是:密或蜜 Mir(日曜日)、莫 Maq(月曜日)、雲漢 Wnqan(火曜日)、A Tir(水曜日)、溫沒斯 Wrmzt(木曜日)、那頡 Naqit(金曜日)、雞緩 Kewan(土曜日)。764年,不空的弟子楊景風在爲【吉凶時日善惡宿曜經作注時,就七曜日有如下說明:『夫七曜者,所爲日月五星下直人間,一日一易,七日周而復始,其所用各各於事有宜者,不宜者,請細詳用之。忽不記得,但當問胡及波斯並五天竺人總知。尼乾子5 、末摩尼6 以蜜日持齋,亦事此日爲大日,此等事持不忘,故今列諸國人呼七曜如後。』7到了明朝,馬歡再一次提到西方七日一次禮拜的宗教活動。馬歡在明永樂、宣德年間,以通事的身份隨鄭和使西洋。回國後著有【瀛涯勝覽】(大約刊於1416年)一書。在該書的【古里國即西洋大國也】篇里,有這樣一段記載:『王有大頭目二人,掌管國事,俱是回回人。國人大率皆奉回回教門,禮拜寺有二三十所,七日一次禮拜,至日舉家齋沐,諸事不干。』
馬歡隨鄭和下西洋到過不少阿拉伯國家,書中對阿拉伯人的風俗描述很多,且多次提到他們的宗教活動,如該書【祖法兒國】篇:『如遇禮拜日,上半日市絕交易。長幼男子皆沐了,即將薔薇露或沉香油搽其面,才穿齊整新衣。又以小土爐燒沉檀俺八兒香,立於其上,薰其衣體,才往禮拜寺。』又如【阿丹國】篇:『國王之扮,頭帶金冠,身穿黃袍,腰系寶妝金帶。至禮拜日去寺禮拜,換細白番布纏頭,上加金錦之頂,身服白袍,坐車列隊而行。』在這兩例中,均見有『禮拜日』一詞,但其詞的結構還不十分固定,它尚具『禮拜之日』的意味。
到了19世紀20年代,有人將漢語中的『禮拜』一詞用作英語 week 的對應詞了,如1828年馬禮遜【廣東省土話字彙】:『WEEK a ,一個禮拜。』『禮拜』原爲動詞,指宗教徒向所信奉的神行禮(上述【瀛涯勝覽】中的『禮拜日』里的『禮拜』仍爲此義)。由於基督教、伊斯蘭教是一星期做一次禮拜,故此詞慢慢引申用來指 week 了。
『星期』原是指牛郎星和織女星相會之期,現代意義的『星期』是個舊詞新義詞。關於用來指 week 的『星期』一詞何時出現,有人作過考證。張清常說,此詞最早見於1912210日的【南京臨時政府公報】8 ,但雁寒則認爲,『把七日一周制變爲中國自己的「星期」,就是在袁嘉穀主持下制定的。』制定的時間是在19099 ,這雖比張說早3年,但也不是『星期』這詞的第一次出現。
其實,早在19世紀末,現代意義 的『星期』一詞就已經有了,如1889年鄒|【益智會弁言】:『益智者何?明格致以增見識也。會者何?聚眾人以互求至理也。泰西博學家向有聚會之舉。或星期休沐,或政事餘閒。訂相會之時,定相會之地。凡明理通達者,至期均至。彼此探討,各抒己見。』10 又如1899年張大鏞【日本各校紀略】:『校中大講堂一(宣講倫理之處,每星期兩次),分講堂八,博物標本室一,物理化學實驗室一,手工實習場一,農事實習場一。』11
『禮拜』、『星期』這兩個詞在中國產生12 ,也只是在中國使用,沒有東傳日本。日語走的是另一條路子,如日曜日、月曜日、火曜日……這類表達方法(其實這種方法也是從中國傳過去的)。此外日本還有一個表示 week 的『周』字,而且這個詞還傳到了中國。如1901年【清議報】七十八冊【馬塞多尼亞】:『前在歐洲定造水雷艇六隻。目下有二隻,業已竣工,數周間(即數禮拜)必到。』13 從這個例句來看,當時『周』這個詞可能是剛進入漢語不久,作者生怕讀者看不懂這個詞,作了一個『數周』即『數禮拜』的註解。即使在兩年以後,仍有人不把它當成是一個漢語詞,只是將它看作是一個日語詞,如方燕年在【瀛洲觀學記】(1903年)中說:『一來復,七日也。日本謂之一周。』14 因此,從這兩個例句來看,當時『周』這詞很可能是剛剛傳入中國不久。
1. 見馮承鈞【摩尼教流行中國考・譯序】,載馮承鈞譯【西域海南史地考證譯叢八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影印本,第43頁。
2. 感謝姚德懷先生的提醒,使我從史有爲【異文化使者 ―― 外來詞】一書中得到了線索,在馮承鈞的【西域海南史地考證譯叢】中找到了伯希和、沙畹關於『七曜日』的研究成果。
3. 波斯的一種古代宗教。由摩尼於公元3世紀創立。它從瑣羅亞斯德教、基督教、佛教以及諾斯替教中吸收了部分思想材料,形成了自己的教義。公元6-7世紀傳入今中國新疆地區,7世紀傳入內地,舊譯明教、末尼教、明尊教等。
4. 古代西域康居國(故址可能在今烏茲別克斯坦東鏡塔什干一帶)的語言。
5. 即梵文 Nirgranthaputra,在中國則以名一切外道 ―― 引文原注。
6. Mar Mani,原文義即摩尼主也,但在中國則以名一切摩尼教徒 ―― 引文原注。
7. 見伯希和、沙畹著,馮承鈞譯【摩尼教流行中國考】,載馮承鈞譯【西域海南史地考證譯叢八編】,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影印本,第55-56頁。
8. 見張清常『說「禮拜」―― 語言與文化的關係之一例』,北京:【語言文字應用】,1993年第4期,第2-4頁。
9. 見雁寒『「星期」的由來』,上海:【咬文嚼字】,2003年第3期,第27頁。
10. 見李天綱編校【萬國公報文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年,第523頁。
11. 見呂順長編著【教育考察記】,上冊,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影印本,第27頁。
12. 『禮拜』這詞有著宗教上的意味, 而『星期』這詞沒有這種意味。從語感上講,『星期』這詞『文』一點,『禮拜』這詞『俗』一點。當時表示 week 的還有一個詞,也有點『俗』,這個詞就是『來復』,如1902年麥鼎華譯【歐洲十九世紀史】第四編:『自十三歲至十八歲之少年,一來復以六十九時爲勞作之限制。』(見美國軒利普格質頓著,麥鼎華譯【歐洲十九世紀史】,上海:廣智書局,第59頁陽面)又如,1904年梁啓超【中國國債史】:『轉瞬至廿二年三月,日本第二次償款期已迫近,而政府又已不名一錢,於是復商借於外國,而前後五閱月乃告成,計借定時,距付款日本之期限僅七來復耳(付款期爲三月廿六日,至二月初十日始借定)。』(見【飲冰室合集・專集之二十五】,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第4頁)『來復』原是一個古詞, 見【周易・上經】:『出入無疾。朋來無咎。反覆其道, 七日來復, 利有攸往。』這裡的『來復』是指陽氣經七日已由剝盡而開始復生。後因以稱陽氣始生。但前面兩例中的『來復』只取其『往復』義,來指英語中的 week, 即七日一周,循環往復,永不止息。1906年,康有爲還將『來復』簡稱爲『復』,如其【奧國遊記序】:『此院於生人學陳列甚備,每增一複列一胎型。始成胎,七日大五六分余; 三四來復,增長一二分; 六七復時,成寸許人形,然有五復成矣。十二復寸半,然有十四復已大三四寸者。黑人則十六復三寸耳。若雙胎,則十八復可四五寸; 四月後,可五六寸 ; 五六月大六寸矣,皆首大而手足小。』(見【列國遊記 ―― 康有爲遺稿】,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57頁)『來復』、『復』這些詞的主要使用期是在20世紀上半葉,以後逐漸消亡。
13. 見【清議報】,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影印本,第4931頁。
14. 見注釋11,第474頁。
作者:黃河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